|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A.沉积——断裂——抬升 B.侵入——隆起——风化侵蚀 C.板块碰撞——火山喷发 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干可知天柱山山体主要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常见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可知,在图中“三进一出”的是岩浆,即图中丁,三个箭头指向岩浆,一个箭头指出转化成甲,即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故选项A正确。
【小题2】花岗岩的形成是由于岩浆侵入地壳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而目前该区域形成的花岗岩峰丛地貌出露地表,说明该地曾经发生地壳上升运动,表层岩体经过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使得花岗岩出露形成天柱峰等景观,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9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为?循环,在该水循环参与下,①处的?岩可转化为②处的?岩。(3分)
(2)若M山具有足够的高度,则从N到M的自然带变化体现了?规律。(2分)
(3)假设该地处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则b处洋流按性质划分属?,对沿岸的气候起到?的作用。(2分)
(4)假设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季通过?风(风向)输送到陆地水汽最多,这是因为该地属于?气候,其成因是?。(3分)
参考答案:
(1)海陆间水循环?岩浆岩(玄武岩或喷出岩)?沉积岩(3分)
(2)垂直地域分异(2分)
(3)暖流?增温、增湿(2分)
(4)东南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可以看到,图示水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所以是海陆间水循环。①处位于火山口,图片中可以看到岩浆涌出的状态,所以①处是岩浆岩(玄武岩或喷出岩)。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岩浆岩被外力侵蚀、搬运到②处,沉积下来,经固结成岩作用,压紧形成沉积岩。
(2)从M到N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温度和水分条件也发生变化,所以气候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气候不同,自然带也不同,这种随海拔高度变化而改变的自然带分布规律又叫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在大陆东岸是暖流,暖流温度比所流经海区高,携带的水汽多,对沿岸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
(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东南沿海位于亚热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冬季盛行来自内陆的西北季风。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卷《环境与环境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