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半月谈2011年半月评论第2期:叩问土地
2011-09-25 22:33: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期:叩问土地

 

过去人们常讲: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中国农村。今天我们要说:不了解土地,就不了解当下中国。

 

土地是社会矛盾的一个焦点。多少问题在生成,多少力量在博弈,多少歧途在伸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希望。而时下许多地方的“统筹”恰恰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侵夺。迅猛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土地的快速升值,也给农民带来了增加财产性收入的难逢机遇。然而,不少地方政府,却在违背农民意愿,以种种堂皇的名义,公然动用行政强制力量,攫取农民的财产收益,剥夺农民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牺牲农民的未来生计和发展空间。“土地换社保,宅基地换住房”,强迫农民以放弃自己的土地权利为代价,来换取政府本应提供的公共服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置换进城后增值的土地收益本应全部返还当地农民,试点时却大多被弃置一边;拆村并居,让农民上楼,常常是对农民一场可怕的掠夺。

 

转变发展方式,是突破资源瓶颈的路径。我们在愈演愈烈的生态环境污染和日益加剧的全球气候恶化的倒逼、挤压中,开始重视起能耗问题。但是,在许多城市工业项目已经难于落地和农村18亿亩耕地红线屡遭撞击的困扰中,为什么看不到与能耗同样紧迫的地耗问题呢?在摊饼式的城市扩张中,在运动式的空城制造中,粗放型、浪费型城市化道路已经走到尽头,为什么不去从集约式土地开发中寻找新的空间和出路?

 

抑制贫富分化,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点。中国的暴富神话和返贫故事,往往都围绕土地而发生,而展开,而进入高潮。随着房价暴涨,少部分人一夜间站到社会财富的顶端,无房户们则会被轻易甩出财富积累的大门。房地产领域日益成为权贵资本膨胀、政府官员腐败的重灾区。有办案人员说,房地产的产业链有多长,权钱交易的食物链就有多长。

 

维护社会稳定,是营造和谐生活的前提。目前,农民维权的焦点是征地拆迁,城市民生的焦点是住有所居,背后都是土地问题。看一看全国每年由此滋生了多少社会冲突?甚至引发流血自焚。以农民工、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生代,正在城市大山般的房价压力下,艰难地拼搏着、坚持着,为了眼前那一线奋斗的希冀,头顶那一缕理想的阳光。如果一个个竞相崛起、美轮美奂的城市,放不下这一最有希望人群的最卑微的期求、最单纯的梦想,那对社会、对明天,意味着什么?

 

政府调控地根,是平抑市场风险的杠杆。但这一杠杆常常是调而不灵,控而不动。如抑制房价泡沫,国务院接连推出新政,甚至是“史上最严”,也一再遭遇市场反弹尴尬,主要是来自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机)者等既得利益集团的顽强抵抗。因为,土地中生成着暴富机制,土地出让金业已成为地方政府的“第二财政”。

 

土地是民生幸福的一个痛点。中国当下一些重大的民生问题,几乎都可以找到与土地发生的联系,都可以从土地里找到求解的秘道。

 

我们像流水一样奢侈地享用、贪婪地透支土地。“但有方寸地,留与子孙耕”,那是写在墙上的标语口号。我们已经过早地遭遇到“成长的痛苦”。“十二五”开局之年,地方政府最大的问题竟是“缺地”。如此下去,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向何处落地生根?

 

在市场化的波诡云谲中,在城市化的呼啸前进中,多元利益主体借助土地的流转和整合,分享着一场财富的盛宴。在2010年的土地市场上,政府获得的出让金总额高达2.7万亿元,同比增幅达70.4%。这巨额的卖地进账如何使用?土地上的原住农民又收益几何?

 

土地,对于芸芸众生的意味,不仅是物质的,工具的,而且是精神的,价值的。是土地,给了我们生命丰润的滋养,赋予我们人生幸福的意义。今天,在不少地方轰轰烈烈的拆村运动中,在许多城市一浪一浪的肆意扩张中,土地被折腾,被流失,这是社会最纠结的矛盾,家园在凋敞,在沉沦,这是我们最痛切的悲伤。

 

土地是深化改革的一个起点。回首沧桑历史,中国社会的每一场重大变革,中国人民的每一次重新出发,几乎都是从土地开始。当下中国,还得把土地问题读懂,还得把人地关系理顺。

 

最重要的,是把土地所有权真正还给农民。所谓的“集体所有”,在政府的强制之下,在资本利用信息不对称的诱惑之下,必然导致所有者缺位。应当探索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依法保障农民权益。

 

改变单纯行政化倾向,向市场机制配置稀缺土地转型已是当务之急。农地的流转和入股,农地的征用和补偿,应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市场规律。一些地方通过“地票”交易市场,将农村建设用地指标纳入城市扩张之中。应当警惕的是,防止变相剥夺农村。

 

化解土地矛盾中的利益冲突,理顺土地变革中的利益关系,政府应当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这就需要推进社会体制的改革,在改革中形成维护公平正义的表达通道和平衡机制,维护大众的民主权利,保障人们享有体面的生活和人格的尊严。

 

杞人忧天,我今忧地。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半月谈2011年半月评论第1期:“十..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