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伤。关于本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处罚
B.对乙按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罚
C.乙不构成犯罪,因为其拳击未造成轻伤以上的结果
D.对乙应当按照主犯处罚 33
12.邹某在盗窃时被当场抓获,经审讯,邹某主动交代了自己与李某共同盗窃某仓库的犯罪
事实。对邹某的交代行为应当认定为
A.自首 B.坦白 C.立功 D.自首并立功
13.罗某因涉嫌抢劫被公安机关拘留,后寻机脱逃。罗某的抢劫行为
A.追诉期限为 10 年 B.追诉期限为 15 年
C.追诉期限为 20 年 D.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14.下列行为中,应当按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是
A.甲窃取一份绝密级的高考试卷,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B.乙使用伪造的身份证办理移动电话入网,并使用该移动电话,给电信部门造成 3 万元
的话费损失
C.丙拣到一张他人的信用卡,然后持卡消费 3万元
D.丁窃取他人在公共网络上的账号并使用,造成他人 3 万元的损失
15.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他人邮件并窃取其中财物的行为,以下列哪种罪行定罪从重处罚?
A.盗窃罪 B.私自开拆邮件、电报罪
C.侵占罪 D.职务侵占罪
16.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李某与无业人员张某勾结,由李某利用职务便利同张某共同骗取本
单位的数额巨大的财物。对上述行为应当认定为
A.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B.李某构成贪污罪,张某构成诈骗罪
C.李某和张某共同构成贪污罪 D.张某和李某共同构成诈骗罪
17.甲、乙通奸生有一女,为避人耳目,将女婴置于人迹罕至的山林中,该女婴因饥渴而死。
甲、乙构成
A.遗弃罪 B.虐待罪 C.故意杀人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18.甲为索取债务而将乙拘禁于一地下室,然后向其家属要求偿还乙所欠债务 5 万元。甲的
行为构成
A.绑架罪 B.非法拘禁罪
C.绑架罪和非法拘禁罪 D.抢劫罪和非法拘禁罪
19.下列犯罪中,必须告诉才处理的是
A.侵占罪 B.所有的侮辱罪 C.诬告陷害罪 D.所有的诽谤罪
20.甲晚上见一老人提一公文包(内有现金 2 万元)独自行走,就冲上前去,夺包就跑,因
夺包时用力过猛,将老人带倒在地摔成重伤。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
A.抢劫罪 B.抢夺罪
C.过失致人重伤罪 D.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34
21.我国《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起始年龄为
A.7 周岁 B.10 周岁 C.14 周岁 D.16 周岁
22.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具备的条件不 . 包括
A.新颖性 B.创造性 C.实用性 D.安全性
23.无因管理所生之债属于
A.合同之债 B.法定之债 C.特定物之债 D.侵权之债
24.下列合同中,属于从合同的是
A.买卖合同 B.租赁合同 C.承揽合同 D.抵押合同
25.我国《民法通则》所规定的代理种类不 . 包括
A.法定代理 B.委托代理 C.指定代理 D.遗嘱代理
26.我国对于机关法人的设立原则采用
A.准则主义 B.许可主义 C.放任主义 D.强制设立主义
27.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可以质押的权利有
A.著作权 B.抵押权
C.专利权中的财产权 D.名称权
28.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
A.用益物权 B.地役权 C.担保物权 D.地上权
29.依据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
A.实体权利 B.胜诉权 C.起诉权 D.抗辩权
3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保证的方式有
A.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 B.最高额保证和最低额保证
C.法人保证和自然人保证 D.约定保证和强制保证
31.宣告失踪引起的法律后果是
A.失踪人的婚姻关系终止 B.失踪人的财产由他人代管
C.失踪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丧失 D.继承开始
32.下列各项权利中,属于身份权的是
A.名誉权 B.亲属权 C.肖像权 D.自由权
33.某甲未经某乙的授权,即以某乙的名义与某丙订立一份买卖合同,后某乙对某甲的行为
予以追认。某乙的这一权利在性质上属于
A.支配权 B.请求权 C.代理权 D.形成权
34.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后,毁损灭失风险的承担人是
A.债务人 B.债权人 C.提存机关 D.债权人和债务人
35.甲在与乙的互殴中将乙的耳垂咬下一块,没有影响到其听力。依民法规定,甲侵犯了乙
的
A.身体权 B.健康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35
36.下列法人中,属于财团法人的是
A.上市公司 B.慈善基金会 C.商业银行 D.证券交易所
37.下列情形中,属于债的内容变更的是
A.债权转让 B.债务承担
C.债权债务的概括承受 D.标的物数量增减
38.下列公民个人享有的民事权利中,不 . 能作为遗产继承的是
A.房屋所有权 B.股权 C.作品修改权 D.文物所有权
39.依我国法律规定,拾得人对拾得的遗失物享有
A.所有权 B.使用权 C.保管费请求权 D.报酬请求权
40.根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是
A.药品 B.香烟 C.茶叶 D.白酒
二、多项选择题:41~5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
两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在答题卡 ... 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41.犯罪的“着手”是指
A.开始实施犯罪的准备行为
B.开始实施刑法某条罪状中描述的行为
C.开始实施实行行为
D.开始实施能够直接危害客体的行为
42.甲本欲杀乙,将乙的孪生弟弟丙误认为乙杀死。对此正确的说法有
A.甲对丙之死亡结果承担故意责任
B.甲对丙之死亡结果承担过失责任
C.属于对象认识错误
D.属于行为差误
43.作为中止犯成立的时间条件,“在犯罪过程中”包括
A.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在实行犯罪过程中
C.对故意犯罪的结果犯而言,在危害结果发生之前
D.对过失犯罪而言,在危害结果发生以前
44.在刑法理论上,实质的一罪包括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结果加重犯 D.想象竞合犯
45.法律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结果的,应当免除处罚。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
A.行为的刑事违法性消失
B.没有必要认定为犯罪
C.客观上没有造成实际损害后果
D.主观上继续完成该罪的危险性消失 36
46.下列选项中,从归责原则角度,属于民事责任的有
A.过错责任 B.无过错责任 C.违约责任 D.侵权责任
47.下列选项中,属于引起债消灭的原因的有
A.履行 B.混合 C.抵销 D.混同
48.公民被宣告死亡的条件包括
A.下落不明满 4 年 B.被宣告失踪
C.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 D.须由人民法院予以宣告
49.买卖合同属于
A.双方民事法律行为 B.双务民事法律行为
C.有偿民事法律行为 D.实践性民事法律行为
50.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为同一项行为是
A.自己代理 B.双方代理 C.代理权滥用 D.无权代理
三、简答题:第 51~5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 .. 卡 . 指定位置的边框
区域内。
51.简述未遂犯的成立条件、处罚原则及其与预备犯的区别。
52.简述报复陷害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53.简述民事权利能力的概念和特征。
54.简述债权人代位权的概念和条件。
四、辨析题:第 55~56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 .. 卡 . 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5.请对“在共同犯罪中,所有的实行犯都是主犯”进行辨析。
56.我国民间流传着“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说法。请运用民法学的知识和理论对其加以
辨析。
五、法条分析题:第 57~58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民法理
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 .. 卡 . 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7. 《刑法》第 384 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
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
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
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
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试说明:
(1)本条所规定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2)本条所规定的犯罪构成特征; 37
(3)本条所规定的“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含义。
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 66条规定: “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
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
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
试分析该条法律规定。
六、案例分析题:第 59~60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 .. 卡 . 指定位置的
边框区域内。
59.甲(19周岁)与乙(15周岁)合谋盗窃,并约定由甲携带匕首以防保安人员抓捕。当晚
12 时许,二人到达某超市。甲进入超市,乙留在门外望风。甲发现无人值班,遂窃得现
金 5万余元,二人平分。此外,人民法院还查明以下事实:(1)甲于 6个月前曾经抢劫他
人财物 2000元;(2)甲于 1年前因犯抢夺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2年,缓刑 3年。
请分析:
(1)甲、乙二人在超市作案的行为应如何认定?为什么?
(2)对甲、乙二人如何处理?为什么?
60.某市国际中心正在举行大型车展。车展主办方在车展入口处设有一个巨型标志牌。2002
年 6 月 10 日,该市刮起 6 级大风,刮倒了标志牌,当场砸伤两名参观者,并砸坏一名参
观者的私车。两名伤者因治疗所花费的医疗费、误工费共计 5 万余元,私车修理费 5000
余元。
问:(1)此案涉及何种民事责任?
(2)该种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3)该案的责任应由谁承担?根据何在?
参 考 答 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D 6.D 7.B 8.D 9.C
10.C 11.A 12.B 13.D 14.D 15.A 16.C 17.C 18.B
19.A 20.B 21.B 22.D 23.B 24.D 25.D 26.D 27.C
28.A 29.B 30.A 31.B 32.B 33.D 34.B 35.A 36.B
37.D 38.C 39.C 40.B
二、多项选择题
41.BCD 42.AC 43.ABC 44.ACD 45.ABD
46.AB 47.ACD 48.ACD 49.ABC 50.BC
三、简答题
51.答案要点: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行为。 38
(2)没有得逞,即没有能够实现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犯罪基本要件。
(3)没有得逞是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即违背犯罪人主观愿望和意图的主客观原因。
(4)对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未遂犯与预备犯的区别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
52.答案要点: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
(1)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是公民的民主权利,即公民的控告权、申诉权、批评权、举
报权和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后者侵害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犯罪对象不同。前者的对象是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后者的对象可以
是任何公民。
(3)行为方式不同。前者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
报人进行报复陷害的行为;后者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有关机关做虚假告发的行为。
(4)犯罪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后者的主体是一般
主体,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5)犯罪目的不同。前者的目的是损害他人的某些合法权益;后者的目的是为了使他人
受到错误的刑事追究。
53.答案要点: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其特征是:(1)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一种可
能性; (2)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主体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