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中央一号文件 十九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追求“显绩”与“潜绩”的平衡
2023-03-23 18:01:48 【
91考试网倾情奉献:

  


  【热点背景】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员干部要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真抓实干造福群众,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追求“显绩”与“潜绩”的平衡,不断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所谓“显绩”,是看得见、摸得着,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可以量化的政绩。所谓“潜绩”,是不显山不露水,不急功近利,求长远发展的、见效慢的工作。


  【公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其个人的政绩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方百姓的民生福祉和地方的长远发展。因此,领导干部树立全局观,追求“潜绩”与“显绩”的平衡,才能不断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综合分析】


  “本固才能枝荣,根深才会叶茂。”只有扎扎实实打基础、兢兢业业谋实事,才能成就显山露水的醒目政绩。河北塞罕坝林场的三代建设者们,用50多年的时间,将百里沙漠变成了绿洲,万亩荒原建成了林海。同样,河南林县的红旗渠,是几代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显”是“潜”的结果,后人的工作总是建立在前人基础之上的,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铺路石,甘于默默无闻地奉献,“显绩”就无从谈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即使有“显绩”,充其量也只是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若只注重“显绩”,而不注重“潜绩”,是政绩观偏差的体现,难以得到百姓支持与信任。因此,脚踏实地做好“潜绩”,才能支撑起惠及人民的“显绩”。


  人民群众的正当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是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支撑和实现。如果没有“显绩”,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就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其工作生活,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领导机关和党员干部不能一味好高骛远,不顾客观实际和人民群众的急切期盼,借谋划长远之名,行懒政无为之实,损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要用一些惠及人民的实事,如提高就业、改善住房、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来衡量党员干部的工作成效。有没有做好“显绩”,反映的是有没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有没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只有坚持抓“显绩”为民谋和的导向,我们所做的“潜绩”才能不迷失方向。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既要撸起袖子做出更多推动发展的“显绩”;又要耐住性子,多做一些强根固本的“潜绩”,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甘于奉献,又勇于作为,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经得起检验的政绩。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