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九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片段阅读综合》(2017年最新版)高频考点预测(六)
2017-11-05 08:16: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大脑是一个“电力器官”,利用脉冲磁场激活大脑神经线路,可以缓解压力、增进认知,甚至克服疲劳。下面哪一项最能概括上文的意思_____
A: 大脑是个“电力器官”
B: 脉冲磁场对大脑神经线路的作用
C: 人缓解压力、增进认识、克服疲劳的方法
D: 大脑神经线路和治疗方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本句首先讲大脑是一个“电力器官”,然后解释大脑如何发挥这一器官的“电力”功能。“利用脉冲磁场激活大脑神经线路,可以缓解压力、增进认知,甚至克服疲劳”描述了脉冲磁场对大脑神经线路的作用,这正是大脑被成为“电力器官”的原因,故该点应为本句的重点,即B选项为该句的主旨。B项既体现了大脑为”电力器官“,又具体解释了如何发挥“电力作用”。A选项为干扰项,只为题干的一部分,太过片面。C选项没有抓住“电力器官”这一主体。D选项文中并未涉及到“治疗方法”,故排除。所以B选项为正确答案。



2、单选题  日前大规模的信贷投款会引起通胀吗?如果经济复苏不明显,而银行系统依然开闸放水,那么大量资金并不能进入实体经济,从而会推高物价指数,并带来通胀,最坏的情况下甚至会形成“滞胀”,如果信贷的大规模投入伴随着经济复苏,那么,即使物价指数上涨,也是属于温和健康上涨,和通胀无关。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通胀的影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B: 大规模信贷投放与通胀的发生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C: 物价上涨的程度,是判断通胀是否发生的主要指标
D: 在经济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胀是不大可能发生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说明大规模的信贷投款只有在经济复苏不明显的情况下才会形成通胀,而如果信贷的大规模投入伴随着经济复苏则和通胀无关。由此可见,大规模信贷投放与通胀的发生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B项符合题意。文段始终围绕“大规模信贷与通胀之间的关系”展开,A、C、D三项都没有体现两者之间的关系,且A项“通胀的影响”和D项无中生有,C项理解错误,跟据文段有无通胀都发生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因此得不出该结论。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这其中一脉相承地贯穿了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历史文化的延续性。②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的杭州人将传统山水文化的理念和西湖的治理融合在一起,并将这种融合延续下来,两者缺一不可。③中国拥有湖泊的城市很多,但为什么城市发展与景观和谐并存的鲜而有之,而尤以杭州与西湖这一例凸显了出来?④这种天人合一的延续性,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⑤我们翻阅西湖的历史,那就是一部保护与治理的历史,就是城市建设与景观建设相辅相成的历史。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
A: ④③⑤②
B: ③⑤④②
C: ⑤④③②
D: ③②④⑤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语句排序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理解排序。句有指示代词“这”,不能放在段首,排除A项。②句比较特殊,有“主要原因在于”,则其前面应该是提出问题的一句,按此思路对句子进行梳理。观察各句,发现③句为一个疑问句,与②句相连,一问一答为③②,排除B项。句和④句中都含有“天人合一”一词,其逻辑顺序应该为“……体现了天人合一……这种天人合一……,是中国其他城市普遍缺失的”,则排序为④,排除D项。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汉族前身基本上是炎帝、黄帝所遗两大族构成,是称“华夏”(也有人认为“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夏,大也。有礼仪谓之大;有文章谓之华”)。华夏是汉族的前身。汉族的观念产生于“五湖十六国”,固定下来更晚,因此书中常用“华夏以代汉族”。“中国”这个词最早出自周代的“何尊”(六十年代出土于宝鸡)的“余其宅兹中国”。对这段文字最后一句中“中国”的理解准确的是_____。
A: 华夏民族生活的中心——中原一带
B: 华夏民族的居住地
C: 现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D: 现今中国大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词语指代的能力。定位“中国”,其所指在前。周代在“五胡十六国”之前,根据材料可知,那时只有“华夏”的称谓,“中国”与史书记载的“华夏”含义相同,而“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所以A选项理解最准确。B、C、D选项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A。



5、单选题  早在1990年第一辆电动汽车就已经上路。尽管近些年一些知名汽车厂商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纯电动概念车,但这并未拉近电动汽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究其原因,电动汽车的研发并非只是将传统发动机更换为电动机这般简单,而是一个庞大的研究课题,仅车用电池就存在电池容量,存储能力、稳定性等诸多问题。此外,用电动机代替传统发动机后,车身设计、传统系统、电器系统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汽车厂家具备雄厚的研发能力。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电动汽车研发的瓶颈是蓄电池的问题
B: 电动汽车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尚需时日
C: 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D: 电动汽车的研发进程取决于厂家的研发实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隐含主旨题。材料构成总——分结构,首先提出观点:尽管电动车出现已久,但依然和现实生活间有距离,这是文段的主旨。接着详述具体的原因,即研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是为了说明电动汽车离广泛运用还有距离,故D项正确。A项“蓄电池的问题”仅是电动汽车研发中的一方面,并非“瓶颈”,且非文段关键;C项的“新方向”在材料中并未体现;D项内容从最后一句得出,并非文段主旨。故均不选。故正确答案为B。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类比推理》..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