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民事行为。下列民事行为是无效的:(1)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实施的;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 (5)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_____。
A: 小王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要建设家乡。在新一届村委会选举的时候,他郑重地行使了自己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并当选为村长
B: 李老汉今年85岁了,前几天忽然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医院,他有三个儿子,怕他们在自己死后闹矛盾,于是立下了遗嘱:他所有的财产由三个儿子平分
C: 某中学三个女生有较好的音乐天赋,她们组成的乐队经常在各种校际比赛中获奖。一个唱片公司口头上许以高酬,并在没有通过其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使她们与之签约,并中止了学业
D: 某公民在与其妻子生活了五年之后发觉两人已经实在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了,于是向法院提出离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该定义强调无效民事行为“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并列举六种具体的无效民事行为。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小王大学毕业后参加村委会选举并当选为村长,其行为符合《选举法》,具有法律约束力;B项,李老汉在病中订立遗嘱规定其个人财产的分配,符合《继承法》的规定,具有法律约束力;C项中的三个女生还在读中学,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她们要与唱片公司签约,需经过监护人的同意,而该选项中三个女生是在没有通过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签约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其民事行为无效;D项,该公民提出离婚的行为符合《婚姻法》的规定,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实在判断:判断的最简单的形式,这里是肯定的或否定的表明某一单个的事物的某种一般的性质(肯定判断:玫瑰花是红的;否定判断;玫瑰花不是蓝的;无限判断:玫瑰花不是骆驼)。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不是实在判断?_____
A: 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
B: 地球不是恒星
C: 地球是圆的
D: 地球不是圆的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包括“肯定的或否定的表明”。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B、C、D中的情况均符合关键词,因此都属于实在判断;A是描述地球做运动这一状态,并没有表示肯定或否定,不符合关键词“肯定的或否定的表明”,因此不属于实在判断,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必要条件是指没有条件就没有结果,有条件未必有结果的判断关系。它是与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相对的一种条件。下列不属于必要条件关系的一项是_____。
A: 只有认错,才能改错
B: 天下雨了,地面一定湿
C: 不尊重别人,就不能被别人所尊重
D: 只有马儿吃足草,马儿才能跑的好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没有条件就没有结果”,“有条件未必有结果”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B项“天下雨”是条件,“地面一定湿”是结果,必要条件关系要求“没有条件就没有结果”,而B项属于没有条件也可能有结果,因此不属于必要条件关系,是答案。A、D是“只有……才……”结构,明显的必要条件关系;C项符合“没有条件就没有结果”的关系,“尊重别人”是条件,“被别人所尊重”是结果。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理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特征,是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的经济形态。下列不属于循环经济做法的是_____。
A: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
B: 变单程式经济为循环经济
C: 变消化型经济为休养生息型经济
D: 变储备型经济为增长型经济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包括“运用生态学规律”、“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B、C的做法均符合关键词,因此都属于循环经济;D强调的是由原来的储备变为增长,没有明确提到是否“运用生态学规律”即“低开采、低排放、高利用”,因此不属于循环经济,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或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以上的行为。下列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是_____。
A: 赖某、宣某经商量用化工原料二氧化硒掺过硫酸氨后当作纯二氧化硒出售,以每公斤430元的合同价格售出425公斤
B: 陈某以假金项链冒充纯金项链出售,每条金项链24克,价值人民币4600元,共售出三条
C: 某建筑公司承建价值300万元的住宅楼,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导致住宅楼还没有验收就有了裂缝
D: 孟某以二手车冒充新车,与肖某以30万元的价格签订汽车销售合同,但孟某在车款到手后携款逃匿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定义主体是“生产者或销售者”,行为是“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不足五万”。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经商量将掺过硫酸氨后当作纯二氧化硒出售,获得超过五万元,符合“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以假充真”、“销售金额五万以上”。B项销售金额不足五万。C项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的建筑公司不是建筑材料“生产者或销售者”。D项“孟某在车款到手后携款逃匿”构成诈骗,并没有完成销售环节,不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义。因此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