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荣宝斋的字画、亨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十八街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_____。
A: 老字号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和意义
B: 老字号的诚信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信誉
C: 老字号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商业文化
D: 每家老字号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技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B、D项比较片面,属于概括不全,C项“商业文化”文段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
2、单选题 中小学学童欺凌问题由来已久,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得到系统研究。受害者感到沮丧、焦虑、对学校产生畏惧情绪、逃课、成绩下降,变得孤僻,长期发展下去会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严重者甚至会自杀。在某些国家,中小学生因遭到同学欺凌而自杀的案例屡见不鲜。一些受害者也会转而去欺负更弱小的同学,甚至采取极端的报复行为。欺凌行为对于欺凌者本人的成长也极为不利。有研究发现,学生时代的欺凌者成年后的犯罪率很高。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_____
A: 中小学学童欺凌问题得到系统研究的时间较晚
B: 中小学学童欺凌无论对于受害者还是欺凌者都有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C: 欺凌对欺凌者的个人成长极为不利
D: 受欺凌者容易自杀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这段话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句话说中小学学童欺凌问题的由来时间较长而得到研究时间较晚,第二、三、四句话讲的是欺凌对受欺凌者的个人成长会产生不利影响,第五、六句主要讲的是欺凌对欺凌者的影响。A、C、D三项都只是文段的一部分内容,只有B项准确概括了全段的意思。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
3、单选题 人们早就知道,生物钟与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的各个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表明,夜蛋白是生物钟用来控制新陈代谢重要方面的系统的一部分。更好地认识夜蛋白的功能最终可能使人们找到解决过度肥胖问题的医疗方法。这段话的主旨是_____。
A: 生物钟影响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
B: 夜蛋白对新陈代谢有重要影响,因而认识与研究它具有重要意义
C: 夜蛋白存在于人体生物钟当中
D: 夜蛋白可以解决过度肥胖的问题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文段主要论述了夜蛋白对于新陈代谢的重要影响,对它的研究最终可能使人们找到解决肥胖问题的医疗方法,这是影响的意义论述。A项只是文中为了表述夜蛋白引出的生物钟参照所做的论述,属于概括不全。生物钟也只是人体规律调节的一个比喻,并非真的存在于人体内的实体,因而C项错误。D项属于无中生有,对肥胖问题的解决之道是认识夜蛋白的意义,但是并不是既成事实。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
4、单选题 理学重道德的修养固然不错,其对于中国社会日后发展贡献,也不容忽视,但不能否认,理学所倡导的偏重道德轻视事功倾向,还有它那过分的内省自律,正好为专制帝王起到了为渊驱鱼的效果。读书人的大丈夫气概日渐消亡,英雄豪杰只有在草莽中孕育,从梁山泊里诞生。宋、明两次亡于外族,无疑与宋代以来主流思想的自宫与内敛不无干系。对这段文字的主旨理解最准确的是_____。
A: 理学特有的价值取向遵循了古代统治者的统治需求
B: 理学所倡导的精神导致古代读书人中很少出现英雄豪杰
C: 读书人大丈夫气概的缺失和理学自身的特点有关
D: 宋明两次亡于外族,理学理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这段话首先对“理学重德”进行了肯定,紧接着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了阐述。这段话的重点部分在转折词“但”后面的部分,即“理学重德”为封建帝王所利用进行专制。B、C、D均只讲了“理学重德”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某一方面表现。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
5、单选题 相比于儒家的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道”,老庄之“道”因其玄虚的特征,更宜于作出超越性的解释,从而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渴望:它永远具有无限的可能,化生万物却始终保持自身的虚静,不因世间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改变。在万物源于道的根本原理之下,个体生命与道本是统一的:当生命摆脱了俗世的成败毁誉的羁绊而与道化合为一时,从精神意义上说,它自然也就获得了道所具有的品性。正是上述区别,造成了魏晋时代儒学的衰落与老庄学说的兴起。这段文字旨在说明_____。
A: 儒学与道学在对生命意义的解读上存在本质不同
B: 道学蕴含的宗教意味迎合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C: 魏晋时代儒学衰落而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
D: 只有摆脱俗世的羁绊,人才能体悟“道”的内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寻找中心句。本段中“正是上述区别,造成了魏晋时代儒学的衰落与老庄学说的兴起。”这点明主旨。文段通过与儒家的“道”对比,阐释了老庄之“道”的特征。基于此种特征,老庄学说更能从精神上满足人们对于生命的具有宗教意味的渴望,因而在魏晋时期蓬勃兴起。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魏晋时期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而选项A、B是概括不全,都是魏晋时代儒学衰落而老庄学说兴起的原因表现,D选项过于绝对。文中是“当生命摆脱了俗世的成败毁誉的羁绊而与道化合为一时,从精神意义上说,它自然也就获得了道所具有的品性。”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