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习得性无助是指在多次经历过消极体验之后,再面临同样或类似情境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表现。下列属于习得性无助的一项是_____:
A: 小明兴高采烈的跟妈妈谈起自己跟同学去爬树的事,遭到严厉批评,并被警告不准再玩危险的游戏。小明此后再也不把玩的事情告诉妈妈了。
B: 4岁的丽丽刚刚跟爸妈分房睡,她说一闭上眼就会想起奶奶讲的老妖精的故事,于是爸爸妈妈只好允许丽丽每晚都开着台灯睡。
C: 小李因为宿舍水管漏水的事多次报告宿舍管理员和学校的后勤部门,可是一个月了还是没人来修,前两天宿舍灯又坏了,小李索性不报告了。
D: 小张刚搬来的时候,邻居家的小狗已看到他就很凶的叫,过了一个多月,小狗认识他了,每次都会友好的向他摇尾巴,但小张还是有点害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定义的关键是在面临同样或类似情境A项并未体现出“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B项中并未体现“消极体验”,D项中小张面临的“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本题答案为C考查点:判断推理>定义判断>心理类
2、单选题 酝酿效应是指当一个人长时间致力于解决某一个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如果他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一段时间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下列属于酝酿效应的一项是_____:
A: 小王找某份文件一时没有找到,过了两个小时他发现了那份文件。
B: 晓峰写毕业论文遇到困难,几天后他参加学术会议时得到很多相关信息,并且理清了思路。
C: 某修理人员在修理电视时查阅了大量线路图,终于修好了电视
D: 某研究人员申请一项迟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批复,他转而研究别的课题,几个月后该项目得到比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定义的关键是“百思不得其解”、“做别的事”,想到解决办法,据此,只有B项符合。A、C两项主题做的是同一件事情,D项不是主体想出来的办法考查点:判断推理>定义判断>心理类
3、单选题 虚假安全:指在高度紧张状态下大脑处于极度兴奋中,反而不容易出问题;而在接近成功状态下精神越来越放松,顿时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这一瞬间的放松,酿成大祸。下列属于虚假安全的是_____。
A: 一些唯利是图的中介机构,暗示、提醒、协助高危企业炮制虚假材料,骗取安全生产许可证。
B: 利空出尽是利好,许多股票都会在出了不尽如人意的年报后走出一波蓬勃向上的行情。
C: 高考前,小李总觉得睡眠不足;可是高考结束了,小李却经常睡不着。
D: 在热电厂这种特殊行业,在用电高峰期、恶劣天气下,一般不会出现人为误操作的事故,但在平时,事故却是屡见不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D项指出,热电厂在特殊情况之下,一般不会出现人为事故,而在平时放松状态下,反而容易出问题,符合虚假安全的定义。考查点:判断推理>定义判断>心理类
4、单选题 自励性幽默:指采用自嘲的方式,化被动为主动,化解尴尬局面的一种幽默艺术。下列属于自励性幽默的是_____。
A: 马克.吐温指责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是“狗娘养”的。一些国会议员强烈要求其道歉。马克•吐温登报道歉说:“我的话是说错了,对此我深表歉意,并郑重声明‘美国国会中一些议员不是狗娘养的’。”
B: 美国前总统林肯而对对手攻击他为人“说一套,做一套,有两张脸”的指控,他平静地同答:“刚才那位先生说我有两张脸。如果我真有两张脸的话,我能带着这张丑脸来见大家吗?”
C: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遇刺后,进入手术室前,身为共和党人的里根却轻松地对大夫和护士说:“麻烦你们告诉我,你们都是共和党人”对此,医生们微笑着回答:“总统先生,我们向您宣誓,今天我们全是共和党人。”
D: 一次加拿大全国大选,一个对手拿时任总理的歪嘴做文章,嘲笑说他做人与他那张嘴一样的歪。这句话虽然产生了幽默效果,却也使说话人失去了大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题目详解:自励性幽默的要素有三点:1.自嘲的方式;2.化被动为主动;3化解尴尬局面。选项A马克•吐温的道歉采用自嘲的方式来讽刺美国国会议员,并没有化解尴尬局面,不属于自励性幽默。选项B林肯总统的自我解嘲缓解了尴尬局面,起到化被动为主动的作用,符合定义。选项C、D都没有采用自嘲的方式。因此,本题选B。考查点:判断推理>定义判断>心理类
5、单选题 攀比效应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某些相关的经济变量之间或经济利益主体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的相互影响,轮番推进的现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攀比效应的是_____。
A: 甲和乙在比谁的妻子漂亮,并约定输者请对方喝酒
B: 省公安厅比较两县公安局抓获小偷数量后,认为甲县治安良好
C: 甲公司技术人员到乙公司车间参观,暗下决心要向乙公司学习
D: 企业职工在工资收入方面互相对比,并要求本单位上调工资,增加收入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定义的要点是“某些相关的经济变量之间或经济利益主体”。A项中谁的妻子漂亮、B项中的治安环境、C项中的技术都不涉及攀比效应定义中的经济变量或经济利益主体,因此都不属于攀比效应;而D项中企业工人在工资方面的比较属于经济利益主体在利益分配方面存在的相互影响,符合攀比效应的定义,故答案选D。考查点:判断推理>定义判断>心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