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降低心理压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一个重要的方法。心理学上有一种认识──评估学说,即个体对事物有了认识就会利用头脑中的旧经验来解释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评估,于是产生情绪体验。而个体对事物研究体验为积极的情绪还是消极的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的观点是_____。
A: 个体看待事物的观点会影响人的情绪体验
B: 评估学能让人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
C: 个体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原来经验的影响
D: 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能有效地降低心理压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材料首句提出观点:正确认识事物,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降低心里压力的办法。然后又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个观点进行了论证。选项D符合材料的中心意思。A项表述片面,不是材料主旨;B项表述错误,人是否会有积极情绪在于怎样认识事物。评估学是个客观的学说,并不能左右人的情绪;C项属于对观点进行论证的部分,不是材料主旨。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短短几天内,四大名著“假想微博体”爆红网络。如果以2006年“馒头血案”为原点,中国网民的“恶搞”之路也已经走过多年。最初仅仅为满足网民的无聊情绪,之后为满足人们对幽默的需求,现如今成功的“恶搞”案例越来越需要“内涵”了。这内涵一定是“写实主义”的,如果没有大笑之后的现实痛点,那也只是欠缺灵魂的娱乐项目,未必能引发公众的真正共鸣。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我国“网络恶搞”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
B: “假想微博体”使用了“写实主义”手法
C: 我国网民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网络恶搞”
D: “假想微博体”走红源于它对现实的关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的关键句在“如果,也只是……”,表达的观点是恶搞需要戳中现实痛点,需要有写实主义的灵魂才能引发公众共鸣,这个意思与C项符合。A项经历三个阶段是为了介绍恶搞现在的情况,没有抓住文章重点;B项“假想微博体”是否具有写实主义内涵,文章并未明说,也不是观点。D项在文中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作为一个中国人,体现国人形象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每个人的义务。我们在报纸上常常看到一些“城市名片”,或以自然风光为代表,或以名胜古迹为诠释,或以名优产品做注脚,都比较重视外在的形象,但是,“城市名片”说到根本,应该表现城市的内涵,而最能体现城市内涵的莫过于人的素质。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论点_____。
A: “城市名片”不应重视外在的形象
B: 只有塑造了市民的素质名片,才能真正塑造出一个城市的灵魂
C: 提升个人的素质修养,是决定我们现代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D: 打造良好的中国人形象是每个中国人的义务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根据提问“主要”一词可知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材料由体现国人形象是每个人的义务,引出表现“城市名片”的话题,用转折词“但是”提出最能体现城市内涵的在于人的素质,转折词后的内容即为材料的重点,B项即是该内容的同义替换。A项没有抓住重点;C项“现代化程度”无中生有;D项只是材料的铺垫信息。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古人说:“有恒产者有恒心。”为了确保农民享有土地上的“恒产”,我国民法学者很早就提出了“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化”问题。现行的《土地管理法》没有将其明确为物权,《农村土地承包法》也没有将承包权明确为物权,《物权法》将土地承包权确定为物权,可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这段文字论述的是_____。
A: 物权法是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法
B: 我国现有法律在保护农民土地权利方面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C: 我国现有法律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方面仍有棘手的问题
D: 我国现有法律难以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物权法》可弥补其不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此题考查表面主旨。文字共三句话,前两句是说保护农村土地承包权的必要性,第三句是说因现有法律不能有效保护土地承包权,所以将其纳入《物权法》会更好地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可见D项描述最佳。A、C两项虽然与文章内容相符,但不是主要意思;B项与第三句话的意思相反,为错误选项。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官员这种人从早到晚都在解决有答案的问题,头脑已经被训练成这样,因此不是当政治人物的料。政治人物的任务是处理没有答案的问题,去应付很有可能无解的问题。然而,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优异的官员,就越以为问题都是有答案的,一定可以解决,因此一遇到可能无解的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所以,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官员,就越会变成不称职的政治人物。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_____
A: 一个优异的官员总以为问题都是有答案的
B: 政治人物的任务是处理没有答案的问题
C: 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成为政治人物
D: 最优异的官员是差劲的政治人物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材料为“分总”结构,前面为客观事实的描述,然后用“所以”得出结论。根据总结关系词“所以”可以判断,整个材料语意重点应是其后的内容,即“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官员,就越会变成不称职的政治人物”,即被训练成解决有答案的问题的官员无法成为真正优秀的政治人物,换言之,并非所有的官员都能成为政治人物,故正确答案为C。AB项均为前面客观描述的部分,不能称为文章的主旨,故排除。D选项具有干扰性,“优异的官员”会变成“不称职的政治人物”,而非D中的“是”,故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