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官员这种人从早到晚都在解决有答案的问题,头脑已经被训练成这样,因此不是当政治人物的料。政治人物的任务是处理没有答案的问题,去应付很有可能无解的问题。然而,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优异的官员,就越以为问题都是有答案的,一定可以解决,因此一遇到可能无解的问题就束手无策,甚至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所以,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官员,就越会变成不称职的政治人物。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_____
A: 一个优异的官员总以为问题都是有答案的
B: 政治人物的任务是处理没有答案的问题
C: 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成为政治人物
D: 最优异的官员是差劲的政治人物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本题为主旨概括题。材料为“分总”结构,前面为客观事实的描述,然后用“所以”得出结论。根据总结关系词“所以”可以判断,整个材料语意重点应是其后的内容,即“一个人越是被训练成官员,就越会变成不称职的政治人物”,即被训练成解决有答案的问题的官员无法成为真正优秀的政治人物,换言之,并非所有的官员都能成为政治人物,故正确答案为C。AB项均为前面客观描述的部分,不能称为文章的主旨,故排除。D选项具有干扰性,“优异的官员”会变成“不称职的政治人物”,而非D中的“是”,故错误。
2、单选题 精神生活趋向平庸是我们现实生活的一个突出现象。其主要表现是:人生缺乏精神目标,既无传统的支持,又无理想的引导;功利意识扩张导致人与人之间真情淡薄;诉诸感官的大众消费文化泛滥,诉诸心灵的严肃文化陷入困境。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_____。
A: 精神生活的趋向平庸主要表现为信仰失落、真情淡薄和文化错位
B: 大众消费文化富有活力,而严肃文化则死气沉沉
C: 在精神文化事业中进行独立探索和创造的人是脱离他们所得的时代的
D: 由于精神生活的趋向平庸,人们很容易产生失落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材料先提到精神生活趋向平庸是一个突出现象,然后具体介绍了此现象的三个主要表现:信仰失落,真情淡薄和文化文化错位。A项是对材料的概括总结,正确。C项明显错误,跟材料表述无关;B项大众消费文化有活力,严肃文化死气沉沉,在材料中也并没有提到;D项是精神生活趋向平庸的其中一个表现,不能概括整段材料。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物质文化、技术文化的传播,其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的和技术的领域,它们还可能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甚至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因为这些物质产品和技术发明,还体现了创造者、发明者的精神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追求,体现了他们作为某一文化共同体成员所接受的文化传统的濡染和教育,而物质文化和技术文化的输出,间接地传达了这种物质产品所包含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内涵,因而也就使其成为文化整体的代表而传播并发生影响。这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
A: 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来自于文化传统
B: 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也能影响人们的精神文化
C: 不同文化中共有的文化传统促进了物质文化的传播
D: 物质文化与技术文化是在与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发展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指出物质、技术文化的传播影响了它们所在的领域以及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接着阐述这么说的原因。文段的主旨句是第一句,文段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旨进行论述的,而“甚至”表明第一句的重心在“它们还可能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甚至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故正确答案为B。文段只是说到“物质文化和技术文化的输出,间接地传达了这种物质产品所包含的精神内容和文化内涵”,这并不等同于物质产品文化内涵的来源,故排除A;C、D两项是文段的片面复述,不能概括为主旨,故不选。
4、单选题 说起社会公正,最多人的答案是要机会平等。说起机会平等,人们脑海浮现的,往往是竞技场上的起跑线。只要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竞争就是公平的,因此最后跑出来的结果无论是什么,那也是公正的。问题是:到底要满足什么条件,我们才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更进一步,当我们用起跑线这一比喻来思考正义问题时,背后有着怎样的道德想象?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只有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才能实现机会平等
B: 机会平等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同一起跑线上
C: 机会平等是努力确保起点公平,容许竞争者自由发挥
D: 所谓起点公平是要抹平竞争者的所有差别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由提问可知为主旨概括题。文段前两句对大多数人的看法进行了总结:机会平等就是起点公平,可得出A和C,D为无中生有,首先排除;最后一句提出了问题,对前面的看法提出了疑问,可知作者认为机会平等,不仅仅是起点公平,B表述最为准确,排除A、C。故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 某市出台限购令后,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该市限购令出台,并希望该市房价在限购令的影响下能有所下降。从搜房网调查结果来看,限购令出台一个月后,近7成网友对该市限购令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在这一个月期间的调控效果一般,没有预想中的那么给力。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
A: 搜房网对某市限购令出台后效果的调查
B: 网友对某市限购令的看法
C: 某市限购令出台后的效果
D: 某市出台限购令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此题为主旨概括题。文段首先阐述了网友对某市推出限购令的支持态度,接着通过搜房网的调查说明网友对于限购令的效果不满意。由此可以看出“网友”和“限购令”是文段的主体词,因此主要讲的是网友对某市限购令的看法,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没有提到主体词“网友”,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