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在要约生效前,要约人可以_____要约,以阻止要约发生法律效力。
A: 撤销
B: 撤回
C: 收回
D: 撤销或者撤回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考点分析】要约是当事人向特定人发出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一经到达受要约人,发出要约的一方就必须遵守要约。如果要约没有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就不产生效力。因此,法律允许要约人撤回要约。但是,根据《合同法》第17条的规定,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要约没有到达受要约人,要约就不生效,要想阻止要约发生效力,要约人可以撤回要约。【考生注意】要约撤销和撤回的区别是必须掌握的。
2、单选题 下列属于书法中“隶书”字体的是_____。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文化常识解析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故正确答案为C。
3、多选题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_____。
A: 自治区的人大
B: 自治区人民政府
C: 自治区人民法院
D: 自治区人民检察院
参考答案: AB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B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需要证人在场即为有效的是_____。
A: 口头遗嘱
B: 录音遗嘱
C: 自书遗嘱
D: 代书遗嘱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此题测试遗嘱的形式要件问题。公民立遗嘱必须采用法律规定的形式。我国继承法规定了五种遗嘱形式:⑴公证遗嘱,是指由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⑵自书遗嘱,是指立遗嘱人生前自己书写的遗嘱。必须由遗嘱人亲自书写、签名,并注明年、月、日。⑶代书遗嘱,是指由他人代为书写的遗嘱。依法律规定,代书遗嘱应当由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代书人、其他见证人和遗嘱人签名。⑷录音遗嘱,是指遗嘱人通过录音设备设立遗嘱。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⑸口头遗嘱,是指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口表述的而不以任何方式记载的的遗嘱。设立口头遗嘱,须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可见,在上述五种遗嘱形式中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都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因此此题选C.
5、单选题 下列诗句与其作者对应的是:_____
A: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
B: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商隐
C: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D: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杜甫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分析】本题属于诗句与作者对应关系的题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出自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出自盛唐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燕歌行》。故正确答案为A项。
[ -page-]
1、单选题 如果某犯罪案件不是发生在中国领域,且该案犯罪人不是中国公民、被害人也不是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但中国对此案仍能行使刑事管辖权的,是基于:_____
A: 属地管辖原则
B: 普遍管辖原则
C: 保护管辖原则
D: 属人管辖原则
2、单选题 微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被人们称为PM2.5。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其存在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B: 各种燃料燃烧是其来源之一
C: PM2.5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均有影响
D: 24小时PM2.5平均值标准值大于300ug/m3及以上时为轻度污染
3、单选题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____
A: 法律和道德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均具有规范性
B: 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但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都违法
C: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而道德主要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心自律得以实施
D: 法律和道德可以互为促进
4、单选题 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模式是:_____
A: 自然资源开发和剩余农产品出售
B: 对优势资源进行系列加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C: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
D: 水、碱、沙综合治理
5、单选题 关于美国《独立宣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独立宣言》是美洲13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脱离大不列颠王国,并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
B: 《独立宣言》批准之日即7月4日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
C: 《独立宣言》是以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为主要代表起草的
D: 《独立宣言》的中心思想是天赋人权学说,它深刻阐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