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历史的遗产一旦被看作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也就不会有尸臭了。一些学者专家教授的文章之所以那么僵硬呆板枯燥无趣,味同嚼蜡不堪卒读,并不完全是一个文字表述能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把自己的研究对象看作活物,他们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时把自己也变成了木乃伊。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_____。
A: 历史的遗产与人生体验的关系
B: 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
C: 研究者的文字表述问题
D: 一些历史研究文章呆板无趣的原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历史的遗产一旦被看作鲜活的对象并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就成了活生生的东西。”这句话是材料的中心。后面则是对这一中心的具体阐述和例证。材料主要强调了研究对象应该是“活生生”的东西,也就要和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即人文研究者的人生体验对研究历史遗产的重要性。B项的范围过大,C、D理解片面,只有A项概括了题干的主要内容。
2、单选题 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 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止跌
B: 终止
C: 遏止
D: 遏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考点实词填空 解析本题考查近义实词不同侧重点的辨析和语境搭配。“止跌”是股市术语,指的是股票价格停止下跌;“终止”指最终结束、停止,强调不再继续,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结束方式;“遏止”指用力阻止;“遏制”指抑制、控制,侧重控制。材料中说对方攻势凌厉,那么必须强制使之停止并对之加以控制。因此“遏制”最符合语境。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2008年国考)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____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_____,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____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_______。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明察秋毫周密威慑力搪塞
B: 明辨是非周详使命感推脱
C: 抓大放小透彻好习惯塞责
D: 高瞻远瞩入微内聚力敷衍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这道题区别词语的习惯搭配和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明察秋毫: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明辨是非:指对是非问题看得清楚。抓大放小:指的是抓住重点,有主有次。高瞻远瞩:指的是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长远。周详:周到详尽入微:指达到非常精细微妙的程度搪塞:引申为敷衍,不负责推脱:推卸;不肯承担塞责: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敷衍:表面上应付根据各句之间的关系可知“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是对一个空白处所填词语的进一步解释。所以此处的成语应与“注重细节”意思相近。从几个词语的含义中可知与“注重细节”意思相近的只有“明察秋毫”,所以A项正确。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选词填空综合类
4、单选题 有人______比较理想化的模式——“环状+楔状城市绿地系统”,这样的系统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形式。_____
A: 认为
B: 发现
C: 提出
D: 利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解析】C。认为:指对人或事物确定某种看法,做出某种判断。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提出:提出问题。利用:指事物或人发挥效能,句中破折号的内容解释说明前面的“理想化模式”。根据语境,应当选“提出”最恰当。
5、单选题 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不是归途,是千里奔波,雪中送炭;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相援。他们用纯朴、______和______的行动,告诉了我们“兄弟”的含义。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正直 坚强
B: 感恩 非凡
C: 善良 倔强
D: 真情 执着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解析】C。同第一题一样,这道题同样出自与“感动中国”有关,出自2008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的颁奖词。“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救援”正是农民兄弟善良、质朴本色的体现;“千里奔波,雪中送炭”正是一种倔强的精神。所以用“纯朴、善良、倔强”来形容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最为合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