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科技管理制度可以不同,可以创新,但有一项制度特别重要并具有普适性:那就是创新主体的泛化,或曰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换言之,让每个人都有求变创新之心,让每一个发明不论大小都有展示的机会,应当是构建自主创新大制度、大环境的基本出发点。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 科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B: 创新需要良好的环境作支撑
C: 创新需要制度支持
D: 科技管理制度应保证创新的全民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文段的首句便为本文段的中心句,而“但”字后面的“创新战略的全民化或人民性”是重中之重。选项中提到这个重中之重的只有D,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A文中没有体现。选项B、C不是文段所要强调的内容。
2、单选题 美国研究人员初步证实,西兰花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富含被称作异硫酸氰酯的化合物(ITC),可以优先杀死变异P53基因,并留下P53基因。由P53基因组成的蛋白质有助于阻止癌细胞生长,不过P53基因一旦发生变异,就失去了这种保护作用,而变异的P53基因与差不多一半的人类癌症有关。西兰花可以防癌的原因是_____。
A: 西兰花中富含的异硫酸氰酯(ITC)能够杀死癌细胞
B: 西兰花能够阻止正常的P53基因发生变异
C: 西兰花中含有能够消灭变异P53基因,保留正常P53基因的物质
D: 西兰花中含有有助于阻止癌细胞生长的蛋白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据材料可知,未变异的P53基因有助于防癌,而西兰花富含ITC,ITC可优先杀死变异的P53基因,保留未变异基因。故C项是西兰花可以防癌的原因。ITC杀死的是变异P53基因,并非直接杀死癌细胞,故A项错误;西兰花只是能杀死变异P53基因,并非能阻止P53基因变异,故B项错误;有助于阻止癌细胞生长的蛋白质是由P53基因合成的,P53基因是人体基因,并非西兰花含有P53基因,故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有着36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在很多学者看来,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灭,但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说却毫无影响。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 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
B: 地球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细菌生长繁殖
C: 细菌的生存繁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D: 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是总—分结构,全段围绕首句集中描述了细菌的顽强生命力,并与人类进行对比。B项中的自然环境和D项中的遵循自然规律均与原文无关。C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无法从原文得出。A项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本文的隐含主旨。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 “点击此处设为首页”,这句提示在2000年的时候遍布各个网站。不论中文网站还是英文网站,都会习惯性地在右上角添加上这么一条,生怕电脑白丁们不知道如何设置首页。可2005年之后,这种“善意”的提示仿佛一夜之间消失了,就如同一份报纸省略掉了自己的征订热线一样,大网站们不再过分热情地推荐首页设置。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是_____。
A: 网页形式变迁的原因
B: 首页设置的提醒并非善意
C: 如何避免网络陷阱
D: 网络行为更具跟风的特点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接语选择题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接语选择题。文段首先给我们提出了一种现象,即2000年开始不论中文网站还是英文网站,都会在右上角添加“点击此处设为首页”这样一句提示,但是2005年之后,这种提示就消失了,那么,接下来文段所要论述的应该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B、C、D三项的内容接到文段后边都会让读者产生突兀的感觉。
5、单选题 考试技术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但高校招考制度很难说有先进和落后之分。1993年,美国学者在研究各国高中毕业后的考试制度后便指出:考试制度与各国的国家教育制度及社会情况紧密结合,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具有高度持久性,而且不易改变;有些国家的考试制度则正在经历实质、甚至快速的改制。此外,各国考试制度的改变方向也不尽相同。这段文字体现作者怎样的观点?_____
A: 对考试制度应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评价
B: 高校招考制度各有千秋,很难区分优劣
C: 应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改革高校招考制度
D: 国外的考试制度历史悠久,值得借鉴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此题属于隐含主旨理解题,考查背后文意,难度很高。材料首句谈及招考制度没有优劣之分。进而讲述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改革存在难易、迟缓、长短之说,“此外”依次进一步谈及各国招考制度改革由于各自原因方向不尽相同。纵观全文,作者的立足点其实在于立足当下我国,招考制度改革要研究分析自己的国情,既不能盲目照搬,也不能贸然突进。故正确答案为C。ABD均没有没有抓住作者的观点“招考制度改革”。其中B选项是最强的干扰项,考生容易把材料误解为提出观点—解释论证的总分结构,而实际上后面并没有解释“优劣难分”,而是在默认“优劣难分”的基础上,谈由于国情不同,改革的难易、迟缓、方向各有自身特性。故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