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_____
A: 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其他法律
B: 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C: 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公民的行为约束
D: 宪法的法律效力不具有任何强制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在不成文宪法国家,没有统一的宪法典,没有根本法意义上的宪法,只存在部门。法意义上的宪法(一般包括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惯例、宪法性判例、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其宪法性法律与其他法律的效力完全相同。因此,选项A错误。根据《宪法》序言第十三自然段第一句和第5条第3款,选项B正确。宪法的核心价值取向在于限制国家权力以保障人权,因此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于对国家机关的行为约束。据此,选项C错误。宪法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当然具有国家强制性。据此,选项D错误。
2、单选题 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机关中,_____有权制定行政法规。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 省级人大
C: 国务院各部委
D: 国务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
3、单选题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_____。
A: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B: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C: 初次分配要注重公平,再分配注重效率
D: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政治常识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故正确答案为D。本题相关知识点: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的两个环节。初次分配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生产要素的提供与报酬支付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初次分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生产要素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4、单选题 下列做法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_____。
A: 某公立大学以其教学大楼产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B: 某乡镇企业以所属土地所有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C: 某农民以所属宅基地的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D: 某国有企业以所属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民法解析根据《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一)土地所有权;(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四)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A选项中的“教学大楼”属于以公益为目的的设施,学校不得抵押。B选项中的“土地所有权”不得抵押。C选项中的“宅基地”不得抵押。D选项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冬天大规模袭击我国的寒潮大都来自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成为寒潮生成地的最不可能的原因是_____。
A: 西伯利亚靠近北冰洋
B: 西伯利亚纬度高,日照很弱
C: 西伯利亚地势很高
D: 西伯利亚冬季很长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地球上比西伯利亚地势高的有青藏高原等地域,而并非寒潮生成地。可见地势高低并非寒潮形成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