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新文学的传统》一书着重探讨了“五四”以来受过西方新思想洗礼的现代作家、评论家对中国文学“新传统”的________,评点“新传统”建设者和继承者的功过得失。作者的论述可谓________,卓见迭出,有别于几十年来出版的同类着述,比照阅读,可一探新文学的真相。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批判 滴水不漏
B: 贡献 气势磅礴
C: 审视 一针见血
D: 构建 高屋建瓴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本题可从第二空得出正确答案。“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这两个词语都不能用来形容“论述”,由此排除A.B。“一针见血”比喻话语、文章简洁而能说中问题的实质;“高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从词义来看,“高屋建瓴”更能与后面的“卓见迭出,有别于十几年来出版的同类着述”形成呼应。故本题答案为D。
2、单选题 循环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经济形态,需要公共部门、经济主体和金融界的三方转变观念,共同____,在全社会形成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营建 环境
B: 努力 氛围
C: 营造 局面
D: 建造 局势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第一空修饰“循环经济”.“营建”“建造”修饰的对象一般指房, 屋建筑等,故排除A.D两项。“氛围”指周, 围的气氛和情调∶“局面”泛指一定时期内事物的形势、情景。文中讲循环经济这一经济形态发展的形势,用“局面”较合适。故本题选C。
3、单选题 我们的文化出口从电影扩展到电视剧,实际上是从“中国印象”转变为“中国故事”。电影是短诗,往往_____;电视剧是长篇,能翔实而真切地表现生活。电视剧能在“细无声”处沁润人心,日日与剧相伴,海外观众会在_____间把剧作带进生活,又在生活中剧作。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
A: 轻描淡写不知不觉复制
B: 浮光掠影潜移默化认同
C: 意犹未尽耳濡目染实现
D: 囫囵吞枣天长日久模仿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第一空要填入与“能翔实而真切地表现生活”语义相反相对的词,“意犹未尽”为还没有尽兴;“囫囵吞枣”比喻在学习上不求甚解,朦胧地接受新知识。故排除CD。“不知不觉”意思是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故排除A。“潜移默化”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与文段中“在‘细无声’处沁润人心”相对应,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社会史研究_____撇开政治,_____弃重大历史事件于不顾,_____要把这些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与具体的“社会”发生联系,将国家制度安排与地方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自下而上、以小见大,探讨国家和社会互动之下区域社会的内在运行机制及其背后的国家。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如果就从而
B: 并非而是进而
C: 不是也不是而是
D: 固然但非也非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虚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各种复句关系及常见关联词中的假设关系。根据最后一空与其后面内容的联系可知,应填入表肯定的关联词;且整个句子议论的重。是“把这些与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联系起来”,由此可见最后一空应填入袁转折的关联词;且“撇开政治”与“弃重大历史事件于不顾”是并列的关系,因此C项正确。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虚词的辨析>各种复句关系及常见关联词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面对金融危机,某市政府为当地的出口企业制定了许多扶持政策,大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B: 如果你没亲身参加过蹦极运动,那么它给人带来的巨大刺激你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C: 易中天《品三国》一书出版后,受到许多读者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D: 考虑问题时没有大局意识,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就是他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干在适当的时机迅速的显现出来。这里用来形容企业,属于误用;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现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主要指A对B的付出C好像亲身感受一样,而这里是对一项运动的感觉,显然是不适合的;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地步,这里被误用为了没有全局观念;洛阳纸贵:原指洛阳的纸,一时供不应求价格高,现在用来比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这里用来形容《品三国》的受欢迎程度,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