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所谓“供养”,通常是指亲属之间有经济能力、生活能够自立的人,对那些无经济能力、生活不能自立的人,予以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供养关系把那些由婚姻纽带和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人,又用经济纽带联结在一起,使家庭成为一个社会实体。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_____。
A: “供养”是指对丧失经济能力、生活自立能力的亲属给予经济上的供给和生活上的照料
B: “供养”就是指家庭中幼辈对长辈的赡养
C: 是供养关系把亲属用经济纽带联系起来
D: “供养”就是指家庭中年长者为年幼者提供经济供给和生活照料的义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首先介绍什么叫“供养”,然后提出“供养关系把亲属用经济纽带联系起来”的观点。即整个文段是“理论铺垫—提出观点”的分—总结构。因此原文之所以对“供养”的定义进行描述,就是为了表达“供养关系把那些由婚姻纽带联系起来的人(即亲属),又用经济纽带联结在一起”这一观点,C理解正确。由“供养”的定义可知,提供“供养”的,是有经济能力,生活能自立的人,并非特指幼辈或年长者;同理,接受“供养”的,是无经济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的人,并非特指长辈或年幼者,由此可以首先排除B、D项。A项的表述本身并没有错误,但它只是对原文“供养”定义的重复,并不是文段所要表达的观点。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汶川地震一开始测定是 7.8 级,过了两三天之后,修订为 8.0 级,这是因为地震以后我们获取的地震记录资料不断增多,不仅是国内的,国际上的各方面地震资料也不断增多。至于各个国家测定的震级有差别,其中一个原因是由于各个 国家所用的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存在差别;另一个原因是地震震级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我们现在测的里氏 8.0 级是面波震级,还有利用破裂的错动量和破裂长度等来测定的。类型不同,给出的数字也有一些差别。这也是不同的国家对同一 个地震给出的震级有差别的原因。根据以上文字,汶川地震修订为 8.0 级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 各个国家所用的地震台网观测资料的差别
B: 利用破裂的错动量和破裂长度等来测定的
C: 我国地震测量技术逐步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接轨
D: 我们获取的地震记录资料的增多使得测定更准确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根据提问知本题为细节判断题。定位材料,从“这是因为......"可以总结出修订原因:地震后获取的地震记录资料不断增多。材料其余部分则是在分析不同国家对同一地震给出的震级有差别的原因。故D项为正确答案。题干中只是提到“各国所用地震台网观测资料存在差别”,并未说明具体差别是什么,所以A错误;B只是文段中提到的一个点而已,并非主要原因;C项并未涉及。
3、单选题 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_____。
A: 父母不应该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 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 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 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此题属于隐含主旨题。故事主要是说有着一丝不苟性格的小孩在适合自己性格的学科上取得了成就,一丝不苟在文学老师看来是取得成就的障碍,但在化学领域就是成功的原因,D项符合文意。A项是对文段前面部分的推断,并非是文段要告诉我们的道理;B项中的“决定性”有夸大之嫌;C项本身说法不正确,且把文段所提到的“特点”延伸到人的本质上,属于过度推断。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我磕磕绊绊地走在村庄里,似乎仅仅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和喘息。两堵泥墙的夹缝偶尔闪出一条窄窄的小巷,光滑的石板路笔直地伸入纵深之后一折绕走了。巷子尽头的泥墙有一扇小小的石窗,窗内乌黑一片。沿途遇见了若干倒塌的院落,阳光之下芳草萋萋,几堵孤立的残墙缄默不语,两扇开始朽烂的门板黯然歪倒在地。随行的朋友从路上捡起一根竹条,说下一个路口的几条狗十分凶悍。话音未落,一群大大小小的黄狗雄赳赳地冲出来,拥挤在路口伸长脖子狂吠,仿佛他们才是这些房子的真正主人。这段文字最合适的标题是_____。
A: 宁静的村庄
B: 落寞的村庄
C: 孤独的村庄
D: 原始的村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标题选择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标题选择题。由原文可知村中还有狗吠,肯定不是“宁静”的村庄。D项“原始”并未在文中体现。“孤独”指孤立无所依附,“落寞”指寂寞潦倒,由原文“倒塌的院落”、“芳草萋萋”、“孤立的残墙”、“仿佛他们才是这些房子的真正主人”等能感觉到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潦倒寂寞的感觉。故正确答案为B。
5、单选题 时间怀有一种公平的道义,对它所拿去的,它会给我们其他补偿。它夺去了我们肢体和精神的灵活,却给予我们安静和安详。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_____。
A: 无所谓浪费时间
B: 耽误的时间可以得到补偿
C: 不具有灵活的肢体和精神的人能获得安宁
D: 可以补偿青春活力流逝的是晚年的宁静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第一句总体讲时间在拿走一些东西的时候会给我们其他补偿,第二句做具体的解释,当时间流逝,我们渐渐老去时,我们的心却安静了,体现“公平的道义”。A、B项明显偏离题意,材料并不是在讲浪费时间的问题;C项歪曲材料本意,“夺去了我们肢体和精神的灵活”并非指因残疾等原因,“不具有灵活的肢体和精神的人”,偷换概念,故不选。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