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 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
B: 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
C: 阐述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
D: 说明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方式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作者从人类文明的进程说到人类情感的管理引出儒家思想的“礼”,可见作者主要想谈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礼”。A、B两项都没有提到“礼”,故排除;D项“儒家思想”所涉范围太大,也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浓缩为一小时,至最后15分钟时,生命方粉墨登场,在还剩下6分钟的时候,陆地上开始闪现动物的身影,而当第58分钟到来时,一切大局已定。上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_____。
A: 地球的历史很漫长
B: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历史很长
C: 地球上生命出现的时间很晚
D: 地球上有了生命才大局已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整个文段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阅读可知文段的中心为“至最后15分钟时……闪现动物的身影”。由“最后15分钟时,生命方粉墨登场”的语气及“最后”、“方”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生命出现的时间晚。C项正确。A、B项脱离语境,文段中没有支持其观点的描述;D项理解错误,文中有提到“当第58分钟到来时,一切大局已定”,而生命在第45分钟就出现了。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履行公务,有利于表现其庄重性、严肃性以及守法、执法、为公众服务的职业特性,同时,也体现出现代的、开放的气息和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说好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不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还是自身素质、品位和形象的一种体现。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_____。
A: 正确、规范的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准确、高效履行公务的需要
B: 正确、规范的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确保政令畅通的需要
C: 正确、规范的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为社会做出表率的需要
D: 正确、规范的使用通用语言文字,是工作人员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的需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借助“同时,也……”、“不仅”、“而且”等表示递进的关联词,谈的是“机关工作人员正确、规范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开放的气息和要求”、“素质、品位和形象”等可以用D项“国家意识”、“法制意识”概括替换,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A、C描述的都是诸多必要性的一种;B选项材料中并没有提到。
4、单选题 在元代画家的笔下,花鸟画已经成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途径,这种发展无疑丰富了花鸟画的内涵。发展至明清时期,许多花鸟画家更把家国观念、道德品评、祈求幸福等传统的人文精神寄托于画中,有些画家甚至将花鸟内容个性化,借以表达喜怒哀乐。因此,画家创作时重视追求境界多于形似,因而特别讲究笔墨运用,注重意境。他们不把绘画称为“画画”,而叫“写画”,确实有其原因。这段文字意在_____。
A: 比较元代和明清绘画技法的不同
B: 叙述古代花鸟画的演变过程
C: 解释“画画”和“写画”的区别
D: 强调明清花鸟画的创作更加注重意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意在”一词可知考查隐含主旨。由总结词“因此”引出材料主旨句,主体词是“注重意境”,进一步引申材料的主旨为明清花鸟画家创作时更注重意境。故D正确。A项“绘画的技法”在材料中未提及。材料仅提到明清画家把绘画称为“写画”而非“画画”,并没有解释“画画”和“写画”的区别,D项错误。B项未抓住材料重点。因此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对伐盗林木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宁事,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____,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填入上面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
B: 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
C: 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
D: 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无忌惮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语句填空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填空。填入的语句应为三个成语的排序,“肆无忌惮”指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群起效尤”指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通常为贬义;“以身试法”指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根据下文“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可知,必须要做了之后才能受到损失,比较三个词语,“肆无忌惮”和“群起效尤”均不是“行为动作”,而为“心理活动”,仅靠“心理活动”是无法造成损失的,所以最后的词应为“以身试法”,排除ABD。再看两个心理活动,应是先“什么都不顾忌了”才会“去学习”,即“肆无忌惮”在“群起效尤”之前,验证C正确。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