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是子孙满堂,这点很令美国老年人羡慕,儒家文化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贫困地区的父母更是把生男孩当作自己养老的保障。而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的回报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尽管美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来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但老年人在情感上与后代缺少交流,他们感到无助、孤独,长期与家人分开,享受不到天伦之乐。这段话主要谈论的是_____
A: 美国人羡慕中国人的生活方式
B: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完善
C: 中国老年人存在情感上的无助、孤独等现象
D: 中美两国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中美文化差异使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材料首先讲到美国老年人羡慕中国的子孙满堂,继而比较中西文化在教育孩子的差异,即“儒家文化提倡‘父母在,不远游’,贫困地区的父母更是把生男孩作为自己养老的保障。而美国人则认为,培养孩子是一种社会责任而不是自我‘牺牲’,孩子的回报并不是反哺父母,而是努力使自己成才”证明中美两国老人的晚景截然不同,是中美文化使然,即中美的比较。选择D表述正确。A选项错在“羡慕”未抓住文章重点,而是分析各自的社会文化原因,B、C选项也没谈到文化差异。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自从新文学运动以来,散文一直是文坛的主力,虽然不如诗与小说那么勇于实验而变化多端,却也不像这两种文体那么历经欧美风雨而迷惑于各种主义、各种门派。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_____。
A: 散文的发展比较稳健,受外国影响较小
B: 新文学运动以后,诗与小说受欧美影响很大
C: 诗与小说不断变化,而且勇于进行新的探索
D: 新文学运动以后,散文一直占据着文坛的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A【解析】D项内容与题干不符合,C项的“诗与小说”不是文段主要叙述的主体。B项描述的不是题干的主要内容,题干的侧重点是散文。根据题意,散文虽然不如诗和小说那么勇于实验而变化多端,却也不像这两种文体那么历经欧美风雨而迷惑于各种主义、各种流派。前半句表明了散文的稳健,后半句表明散文受外国影响较小,故A项正确。
3、单选题 为避免养老金制度面临破产之灾,英国政府主要从四方面改革这项制度:一是增加养老保险缴费。从2011―2012财政年度开始,雇员和雇主的缴纳比例将各上升1%,合计为25.8%。二是推迟退休年龄。无论男女领取养老金的年龄都将进一步提高。三是对职业养老金加以改革,规定第二支柱自愿职业养老金将自2012年10月起成为强制性的职业养老金,要求所有年收入7475英镑以上、年龄在22岁到法定退休年龄之间、没有参加任何职业养老金计划的劳动者都将“自动加入”职业养老金计划。四是成立了由政府资助的低成本的国家职业储蓄信托,储蓄信托具有超低的0.3%年管理费率,届时第三支柱的私人养老金、个人寿险会更多地和第二支柱融合,统一使用国家职业储蓄信托平台,从而构成英国养老金的主体。英国政府养老金制度改革措施的实质是_____。
A: 增加更多的养老金品种以供选择
B: 统一使用国家职业储蓄信托平台
C: 增强职业养老金制度的吸引力
D: 增加养老金收入并节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本题为细节判断题。政府养老金制度改革措施有四项:增加养老保险缴费;推迟退休年龄;对职业养老金加以改革;成立了由政府资助的低成本的国家职业储蓄信托。第一、三项措施增加了养老金的收入,第二、四项措施则减少了养老金的支出。因此其改革措施的实质是增加养老金收入并减少支出,D准确。A项材料并未提及;B项只是第四项措施,不是实质;C项错误,举措增加养老金收入并减少支出,并不能增强该制度的吸引力。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网络热词”______。下面句子诠释了网络热词的基本特征,请重新排序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1、正在成为锐不可当的意见载体和传播利器2、代表了一定社会阶层的想法和情绪,能够准确表达某一群体的意识3、不仅仅是互联网,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成为了这股力量的推动者4、由于其反应迅速、高度概括、形象生动、朗朗上口,并具有一定悬念性的特征
A: 3142
B: 2341
C: 2413
D: 1342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先通过观察选项,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2句最多,确定2为首句,在观察其他句子之间内在联系,4中出现了原因引导词“由于”故且1应在4后,3为补充性说明,不适合放在首句,通过语意确定应为尾句,故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 俄罗斯防病毒软件供应商——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于6月15日宣布,一个名为29a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日前制造出了世界上首例可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说,29a小组于15日将这个名叫“卡比尔”的蠕虫病毒的代码发给了一些反病毒厂商,后者确认该病毒具备在手机之间传播的功能。该段文字作为一则报纸上的新闻,最适合做该段文字题目的是_____。
A: “卡比尔”的蠕虫病毒在俄诞生
B: 29a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的新贡献
C: 世界首例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诞生
D: 反病毒厂商确认手机之间可传播病毒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提炼标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概括不当的概括不全,选项B中的“新贡献”在原文中没有提及,选项D在原文说的是反病毒厂商“确认该病毒具备在手机之间传播的功能”,而不是“反病毒厂商确认手机之间可传播病毒”,故根据上文说的“切合原文”原则可以首先排除B、D。原文主要讲的是一种病毒的诞生,而这种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可在手机之间传播”,且是“世界上首例”。故“世界上首例”、“可在手机之间传播”这些引人注目的关键性信息在标题中都应尽量体现。选项C符合这一要求。选项A虽然也是对短文的概括,但它没有概括出短文中的关键信息,让人读了以后也不知道“卡比尔”蠕虫病毒到底是什么,故排除A。所以,本题答案为C。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提炼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