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留学异国的人常有“边缘人”的苦闷。人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一块陌生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加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会由于天长地远而渐渐疏离。在实际生活中,两种____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水火不融 尴尬
B: 截然不同 窘迫
C: 南辕北辙 狼狈
D: 针锋相对 失落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混搭填空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应用。文段主要讲两种文化的不同给留学生活带来的困扰,而不是强调两种文化的对立,排除A、C、D;验证第二空,“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与“窘迫”对应恰当。故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 英国经济学家哥尔柏说:“税收这种技术,就是拔最高的鹅毛,听最少的鹅叫。”此话不免有几分____,但却形象地说明,制定税收政策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____点。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戏谑 切入
B: 夸张 落脚
C: 揶揄 平衡
D: 幽默 增长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辨析和最佳语境搭配。材料用哥尔伯的一个比喻来形容税收,借此阐述自己观点。第一个空较难选择,根据“此话不免”和空格后的“但”引导的转折,可知此空应表示这个比喻的讽刺意味,“幽默”和“夸张”语意较轻,“戏谑”指用有趣的话开玩笑,但与“揶揄”相比,讽刺的程度还是太低,所以用“揶揄”更合适。再看第二空,“拔最多的毛,听最少的鹅叫”,就是使政府能收到足够多的税,又使百姓少有怨言,要达到此目标显然要综合税收政策的各方面因素,找到一个“平衡点”。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不管日益严峻的交通问题对你来说是什么,如果能____到各种交通问题和交通本身一样古老,你就多少会感到____。自从人类开始依靠自身的努力向前发展,这个社会就会一直在努力追求运动的意义,社会和技术依据新的需求不断做出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意识 轻松 调整
B: 联想 失落 更新
C: 认识 欣慰 反应
D: 考虑 遗憾 让步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最佳语境搭配。第一空较难做出选择,所以先看第二空。根据语境,“如果”引导的假设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应是和前文的情况相反,所以“失落”和“遗憾”都不合语境,故排除B、D项;再看第三空,为了努力向前发展,社会和技术依据需求做出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调整”,“反应”一般是根据对方做出被动的反应,所以C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 对城市建设焕然一新的追求,不仅会使城市记忆受到损坏甚至毁灭,也是对城市中人的生活感情的____。城市中长期积淀形成的文化风格和人文环境,被当作了“过时”的东西予以____或抛弃,城市记忆也因此没有了依托对象,公众的情感认同无法被唤起,在心灵上就会出现____的不安状态。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轻视 改造 居无定所
B: 淡忘 分解 无依无靠
C: 漠然 整饬 孤苦伶仃
D: 亵渎 批判 举目无亲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考点混搭填空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和成语的应用。先看第二空,与“抛弃”对应,“批判”仅停留在说的层面,不能与“抛弃”很好的呼应,排除D;由“没有了依托对象”可知,最后一空应体现依靠,“孤苦伶仃”不恰当,排除C;再看第一空,第一句说的是对城市中人的生活情感的忽视,“淡忘”不恰当,排除B。故正确答案为A。
5、单选题 在嘈杂环境下,大脑会自动____不熟悉的人的声音,只____身边熟人所发出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只好面对____的命运。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筛选 保留 置若罔闻
B: 过滤 接收 充耳不闻
C: 淘汰 选择 灰飞烟灭
D: 排除 存储 烟消云散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解析:本题可从第三空入手,“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是一直存在的,并没有“灰飞烟灭”、“烟消云散”,排除C、D。再看第一空,“筛选”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去掉不需要的、留下需要的,亦比喻精心挑选;“过滤”指滤掉杂质等。从语义侧重点上来看,“筛选”的是“所有同类事物”,而“过滤”的是“不需要保留的同类事物”,并不是“所有的”。“不熟悉的人的声音”属于“不需要保留的同类事物”,故选“过滤”更符合句意。B项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来源】中国论文网 2012年4月29日 《好消息,坏消息》考点:混搭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