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家丑问题的存在是个客观事实,并非不亮出来就不存在。问题的关键不在该不该亮,而是有了家丑到底想不想真正解决。不亮,问题不仅存在,而且还有恶化成不治之症的可能。亮了,正是显示出有解决问题的把握和能力,是一种信心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彻底根治的希望。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遮盖“家丑”就是欲盖弥彰
B: 尽可能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C: 有足够的把握后再把问题亮出来
D: 负面新闻可以取得正面效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文段用“不亮”和“亮了”两种情况作比较,说明要敢于亮出家丑,“亮了……让人们看到了彻底根治的希望”,即曝光家丑可以获得正面效果,D项表述正确。A项“欲盖弥彰”是指想要掩盖事实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与文意不符,故排除。B、C两项的说法在文段中找不到依据,故也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软件在长期运行和使用中没有磨损、老化、用旧等问题。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其失效率大都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那是因为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常常容易出问题,经一段时间运行,便可以稳定下来。而当设备已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运转,便会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会使失效率突然提高。这意味着已经到达寿命的终点,即将报废了。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_____。
A: 软件在运行和使用中不遵循U型曲线(即所谓“浴缸曲线”)
B: 任何机械、电子设备刚一投入使用时各部件尚未灵活运转,但是越用越好用
C: 软件和机械、电子设备在运行和使用中的表现有很大的不同
D: 软件不像机械、电子设备那样运行一段时间便可以稳定下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B选项显然与文中“当设备已经历相当长时间的运转,便会出现磨损、老化等问题,会使失效率突然提高”意思不符。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为B。
3、单选题 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是为了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_____。
A: 读者读后会得到模糊不清的答案
B: 读者领略到了德波顿的淡然无为
C: 德波顿没有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D: 德波顿给了读者宝贵的精神享受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材料通过了两个设问表达的主题“旅行是什么,旅行是为了什么,德波顿看似没有刻意考求”。然后用转折词“但”引出重点:虽然德波顿在书中看似没有直接提出,可是读者读完书后,却都会得出答案。最后用“破折号”具体解释了答案是什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可见德波顿的书给了读者精神上的沉醉与享受。D项表述正确。A项的“模糊不清”,C项的“没有解答”明显与原文不符,所以不选;B项“淡然无为”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群人?早上上班见面问好,他在低头玩手机;中午同事吃饭闲聊,他在低头玩手机;晚上朋友聚会叙旧,他还在低头玩手机。其实他没有那么忙,他可能是在“切水果”,可能是在“打小鸟”,更有可能的是在刷微博、摇微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培养出了这样一群“指头族”,一群习惯通过手指看世界的人。这段文字的主旨是_____。
A: 描述“指头族”的生活方式
B: 描述“指头族”看世界的方式
C: 说明“指头族”产生的原因
D: 描述“指头族”的手机情结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通读文段可知,每个人身边都有一群“指头族”,而第二句对这个人群的具体特征进行了描述,指出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故正确答案为A。
5、单选题 要成巨富,还须“争时”,放远眼光,走在别人前面;当然,仅有眼光是不够的,作为一个一流的货殖家,更要像刁间那样具备“智”“勇”“仁”“强”四种品德。这是白圭的理论,而为刁间所充分实践。这段话主要强调的是_____。
A: 刁间是个成功的商人
B: 白圭的理论重要的是实践
C: 品德优秀对想成为巨富的人非常重要
D: 要成巨富,须放远眼光,走在别人前面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A、B选项都是概括不全,只是文段的部分概括,A项只是概括了刁间是谁,B项只是说明白圭理论。D选项是以偏概全,是对文段前半部分的概括。其次,对原文信息的进行读取,寻找关键词或中心句。寻找作者强调的侧重点,可以发现"当然……品德"这一句非常重要,是递进的关系,是成为巨富要注意的重点,所以C选项正确。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概括类>主旨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