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谚语,道出了审美标准的主观性。对于美是不是主客观的统一,苏东坡的《琴声》作了这样的思索:“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通过以上文字,最能说明苏轼的观点的一项是_____。
A: 美是难以说清的东西
B: 美是主观的东西
C: 美是客观存在的东西
D: 美是主客观统一的
2、单选题 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人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那就是“礼”。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_____
A: 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
B: 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
C: 阐述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
D: 说明儒家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
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
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追随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
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
⑥尽量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4、单选题 在八国峰会召开前夕,英国媒体认为这次八国会议,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在联合国发起的《京都议定书》中,中国也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受该条约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约束。对欧美要争取中国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_____。
A: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
B: 中国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但尚未加入《京都议定书》
C: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有潜力,对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巨大
D: 中国排放温室气体量大,但不受《京都议定书》中的条约约束
5、单选题 某地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开发出优质、高效、符合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使这些产业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_____。
A: 传统产业能够改造成高新技术产业
B: 高新技术产业将完全取代传统产业
C: 技术进步是产业创新的动力
D: 技术进步是市场开发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