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投射指把自己思想、态度、愿望、情绪或特征等,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的事物或他人的一种心理作用。下列不属于投射的是_____。
A: 小方把一堵墙上溅上的污泥看成是一只蝴蝶
B: 小李曾与小朱共事过一段时间,他认为小朱是个很勤快的人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有人认为,周瑜不会因妒忌诸葛亮被气死,因为周瑜当时正春风得意,只会让人羡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C【解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与“不自觉地反应于外界的事物或他人”不相符合。
2、单选题 某市实施“4050”工程,旨在为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下岗后再就业困难的本市人员度身定制就业岗位,以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机制,促进其就业。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以申请4050工程就业机会的是_____。
A: 张某是在本市打工的河南人,由于超过50岁,找不到工作,于是他去4050工程申请就业
B: 刘某在该市一直没有工作,当她听到这一就业政策后,42岁的她去4050工程申请就业
C: 1990年,30岁的刘阿姨从上海某工厂下岗后,摆了个修鞋摊,由于生意不好,去年就不做了,现在在家闲着,今年她去4050工程申请就业
D: 张先生从某中学退休后,由于身体保养的好,看上去才四十岁左右,他感到在家里没事干,就去4050申请再就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包括“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下岗后再就业”,“本市人员”。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中张某不属于本市人员,不符合关键词“本市人员”,因此A不能申请4050工程就业机会;B中刘某不符合关键词“下岗后再就业”,因此B不能申请4050工程就业机会;C中刘阿姨情况符合关键词,因此C能申请4050工程就业机会;D项中张先生是退休,不符合“下岗再就业”的关键词,因此D不能申请4050工程就业机会。综上,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偷换概念是指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替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偷换概念的是_____
A: 这件事情我没有问过,只是侧面了解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
B: 如果把丈夫定义为妻子的爱人,那么,妻子就是丈夫的爱人
C: 为了加快中国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航天工业,因为在发达国家,航天工业发展很快
D: 有西方记者问:“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叫马路?”周恩来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西方记者问的是人走的路为何叫马路,意在讽刺中国人畜不分,周恩来总理很好地利用偷换概念回复,指出我们国家发展道路的理论来源。
4、单选题 过失犯罪:指应当预见自已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下列属于过失犯罪的是_____。
A: 某人在遭到歹徒袭击时奋起反抗,顺手捡起一块石头,却不料将对方打死了
B: 甲、乙两人素有仇怨,一次二人因口角争执进而发生武斗,甲被乙所伤
C: 某电影放映员在不知麻袋中为何物的情况下帮人将其放在火炉旁,造成胶片自燃
D: 汽车司机发现人行道上有几个人,但都避开汽车的通道行走,便没有减速,不料一人突然冲上行车道被车撞死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D项中的司机的行为符合“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没减速撞死行人,属于过失犯罪。A项中行为属于自我防卫,B项“因口角争执进而发生武斗”造成“甲被乙所伤”属于故意伤害,AB项均均不符合“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C项行为只是没有预料到过失,不属于犯罪,更不属于过失犯罪。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行为经济学认为,互惠行为是一种条件合作行为,是对善意和助人的行为进行回报。互惠行为通过实施报答的形式而使对方获得利益,这种报答往往通过降低或损害自我利益而实现。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互惠行为的是_____。
A: 企业家刘志刚每年捐款资助癌症患者,获得社会各界的赞誉
B: 为了感谢同事救了自己落水的孩子,李玲让出了自己升职加薪的机会
C: 小王利用空余时间帮助新来的大学生熟悉业务,自己也因此得到锻炼
D: 为了长期的共同合作,总经理给供货商提供了很多优厚条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互惠行为的要点为:(1)条件合作行为;(2)是对善意和助人的行为进行回报;(3)一方降低或损害自我利益而使另一方获得利益。A项不符合(1)(2)。C项不符合(1)(2)(3)。D项不符合(2)。B项符合这三个要点,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