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战国时期还没有出现的手工行业是_____。
A: 冶炼业
B: 制瓷业
C: 漆器制造业
D: 丝麻纺织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中国历史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应选 B。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战国时期还没出现。A、C、D 项提及的手工业在战国时期均已出现。A 项,战国时期,我国的冶铁业迅速发展,到战国中期以后,铁器的使用已遍及当时的七国疆域。C 项,漆器是一种用生漆涂敷在器物胎体表面作为保护膜制成的工艺品或生活用品。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D 项,中国古代的丝麻纺织技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2、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公务员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根据《公务员法》,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
B: 已被开除的公职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C: 工作年满三十年的公务员,可以申请提前退休
D: 对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思想道德与工作能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公务员法解析本题考查《公务员法》。《公务员法》第十四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A项正确。第二十四条规定: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B项正确。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务员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C项正确。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D项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成语“南橘北枳”是与晏婴出使楚国有关
B: 苏武牧羊的地点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
C: 东汉使者班超同时也是《汉书》的作者
D: 西汉张骞与唐代鉴真出行的方向不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解析】A项:成语“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意思是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异。此成语与晏婴出使楚国有关,A项正确;B项:苏武牧羊讲的是苏武在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 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B项正确;C项:《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C项错误;D项: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唐代鉴真东渡日本,两人出行的方向不同,D项正确。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中国历史
4、单选题 人受伤后,如果伤口范围较大或损伤较严重,那么伤口在康复的过程中,尤其是最后结痂时,会有很痒的感觉。产生痒的感觉的原因是_____。
A: 伤口在愈合时,刺激了毛细血管的修复,旧组织被分解吸收,从而产生痒的感觉
B: 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快速生长的新生组织会刺激挤在一起的新生神经,产生痒的感觉
C: 伤口在愈合时,人体的免疫细胞会清除伤口中的细菌、细菌尸体刺激伤口从而产生痒的感觉
D: 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新组织的生长和旧组织的脱落会摩擦皮肤、从而在伤口周围产生痒的感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医学与生命科学技术解析伤口较大,深达真皮的伤口快愈合时常会发痒,这是因为较深伤口的愈合是由一种新的组织补上去的,这种新的组织叫结缔组织。新生的血管和神经都要长出结缔组织。这些新生的血管和神经特别密,都挤在一起,新生的神经容易受到刺激,因为神经非常敏感,所以产生痒的感觉。故本题选B。本题相关知识点:伤口的愈合过程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凝血止血的过程;第二个阶段是白细胞聚集在伤口,这对抵抗感染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个阶段就是增生阶段,其间有新的血管和神经形成,以及新鲜肉芽组织生长。伤口瘙痒发生在增生阶段,此时新的血管和神经等都在积极修复伤口,这些组织挤在一起,特别密集,新生的神经容易受到刺激。同时,新生的神经,其末梢神经非常敏感,因此病人会产生瘙痒的感觉。
5、单选题 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发表过很多著名的文章,以下四篇文章中发表最早的是_____。
A: 《矛盾论》
B: 《论持久战》
C: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中国历史解析《矛盾论》于1937年发表;《论持久战》于1938年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于1925年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于1930年发表。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