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原子结构很像太阳系,中心是原子核,周围环绕着一些带负电荷的电子。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它由一些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对这段话最准确的复述是_____。
A: 原子核处于太阳系的中心
B: 原子核由带负电荷的电子以及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
C: 原子由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不带电的中子所组成的原子核组成
D: 原子核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可知该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的第一句说明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第二句说明“原子核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两者结合即为主旨,为C项所述内容。A项错误,与原文不符。B项表述混乱,虽然点出了原子的组成部分,但是结构混乱,没有体现出“原子核”的存在,排除。D项不准确,只说了成分,没有说组成结构,排除。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欣赏是文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在欣赏过程中,作品才能获得其本质性,成为文学作品。传统文学理论忽视文学欣赏,致使文学研究难以更进一步,也阻碍了文学创作的发展。现代文学理论与传统文学理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文学欣赏的重视程度。可以这样说,对文学欣赏的研究,是现代文学理论的起点,现代文学理论就建立在文学欣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_____。
A: 现代文学理论重视文学欣赏的过程
B: 文学创作是文学欣常的前提
C: 文学欣赏是作品获得本质性的途径,它是文学活动最主要的部分
D: 文学欣赏活动的普及奠定了文学理论的基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此题为细节判断题。根据文段中“传统文学理论忽视文学欣赏……现代文学理论与传统文学理论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文学欣赏的重视程度”可知A选项的观点符合题意;根据文段第二句“传统文学理论忽视文学欣赏……,也阻碍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可知B项错误的,故排除;C项“文学欣赏是文学活动中最主要的部分”文段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根据文段最后一句“现代文学理论就建立在文学欣赏理论的基础上”可知,“文学理论”不能等同于“现代文学理论”,故排除D。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肤色是人体美的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吸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以增添人的姿色,反映人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中国人大多是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白里透红的颜面,往往被人们称道和羡慕。依据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中国人肤色最美丽
B: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喜欢中国人
C: 面部皮肤是肤色美的集中体现
D: 观察面部肤色就可以透视人的内心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根据提问标志词“正确”可知考查细节判断。由文中第一句话“肤色是人体美的重要特征。面部皮肤是最吸引人注目的地方”可知C是正确的。A、B很容易排除。D混淆概念,文中说“健美的面部皮肤可以增添人姿色,反映人的健康状况和精神面貌”但不等于“透视人的内心”,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中已有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五谷“禾、僳、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数量多而升级了,民间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到了明代,更有“稻居廿七”之说,稻米成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以下说法与文意相符的是_____。
A: 水稻从商代开始种植
B: 春秋时期,北方不产水稻
C: 宋代人以稻米为主要粮食
D: 水稻在我国古代长期为五谷之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和选项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商代有“稻”,《诗经》将黍、稻并提,春秋“五谷之末”,宋代“五谷之首”,明代“稻居什七”,体现了水稻长期是五谷之一,所以D项正确。A项过度推断,商代有“稻”字出现,不能代表商代开始种植水稻;B项偷换范围,少不能等同于“不产”;C项表述有误,不是宋代人而是明代人以水稻为主食。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专家与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并不重合。术业有专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学只能培养出与社会的多元职业结构相一致的各类专家,那么,我们民族的精神存在将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其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员都被充分融入到社会的利益体系中去,社会的良知就将失去其表达器官,民族的命运将被无声地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依据文段的观点推断,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塑造能够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我们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群体
B: 知识分子应当具有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
C: 大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识分子而非术业有专攻的专家
D: 目前大学教育的最大问题在于偏离社会良知,导致民族命运被操纵于资本逻辑之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但未必就能从中形成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天下关怀的人生态度和敢于怀疑、敢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可以推出B选项是正确的。材料的意思是大学不能只培养各类专家,还要培养知识分子,所以A、C项的表述都不全面,有失偏颇;材料中说的是“一旦……民族命运将……”是假设未来会出现的状况,而不是已经存在的问题,D项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