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本世纪30年代,人们开始试用瑞士化学家缪勒发明的滴滴涕。正当人们庆幸自己找到置害虫于死地的高效农药时,害虫的天敌也近乎绝迹了。同时,由于滴滴涕的残毒可以长期累积,已经引起遗祸无穷的世界性公害。上面一段话说明的道理是_____。
A: 如果试用不当,高效农药的应用也会带来世界性的公害
B: 滴滴涕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对人类有害无益的农药
C: 滥施高效农药对害虫的天敌也会造成毁灭性灾难
D: 某些科学成果是把“双刃剑”,对其利用需持谨慎态度
2、单选题 最近,四川万源市把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各个审批环节“全裸”,来自四面八方的说情风很快销声匿迹。事实上,公开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已然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更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凡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关系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等,公开都应当成为一种价值共识、一种制度设计、一种自觉选择。
依据文意,对“公开”的价值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公开这一价值理念,超越了政府信息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的应用范畴
B: 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治理事项、程序,都应当建立一种价值共识
C: 公开这一价值理念,适用于公共治理的诸多层面、环节和程序
D: 此次公开,拓展了政府行政中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事项的公示要求
3、单选题 有一个小孩,在上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文学这条路。只上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论:“该生用功,但做事过分拘礼和死板。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决不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后来,一位化学老师了解到他的这个特点后,就建议他改学化学,因为化学实验需要的正是一丝不苟,改学化学后,他好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这个故事主要告诉我们_____。
A: 父母不应该过早代替孩子选择人生道路
B: 教师对孩子的成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 人在本质上只有特点而没有优缺点之分
D: 善于利用“缺点”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4、单选题 中国的电视人,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手机、网络还是其他移动终端,真正对电视形成挑战的,不是这些实体的机构和渠道,而是在这些媒体环境浸泡之下慢慢嬗变的受众。这些受众,他们也许是电视群众,也许是网民,也许是“手拍暴民”,电视内容从传递到他们身上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脱离了制作者的掌控。这些受众将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乐趣和价值观,他们将如何解读、衍生、变造电视节目,都让电视人夜不能寐。
文章接下来最可能讲述的是_____。
A: 电视受众趣味发生变化的原因
B: 电视制作人如何引导受众的审美导向
C: 电视制作如何适应受众趣味的变化
D: 受众如何利用手机、网络等媒体发表见解
5、单选题 如果说在小说观念上,从真实到虚构是一条必然之路,中国的小说家们也在这条必然之路上,自觉不自觉地朝背离历史叙事的方向走去。同时,从话本的兴起兴盛,再到拟话本、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中国的小说家汲取各种语言文字形式的养分,也在从话本的语言文字传统逐步演进的道路上朝着背离文言传统的方向走去。
这段话中谈及到中国小说家的两个背离,下列对背离的涵义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摆脱了像三国演义、水浒传那样的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叙事模式
B: 背离了虽然典雅、精美,但缺乏浅易、通俗的特点文言叙述方式
C: 汲取各种语言文字形式的养分,是小说创作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D: 抛弃了中国小说的传统创作方法,完全走向背离传统的另一条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