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散步不要刻意求快,还要玩,还要赏。天空有大雁飞过,身边花团锦簇、蜂蝶翩跹,也浑然不顾快步如飞、勇往直前么?俯仰皆情趣,万不可不屑一顾也。散步不要非得规定走多远,完不成指标 不罢休;不要给人感觉好像翻山越岭抢占高地,要不徐不疾,不快不慢,漫不经心,洒脱冲淡。这段文字主要说明散步_____。
A: 贵在散心
B: 是健身的有效方式
C: 是陶冶情趣的重要途径
D: 重在表现自由率真的天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文段提到“散步不要刻意求快,也不要刻意求远,而应该是不徐不疾,不紧不慢,要漫不经心,洒脱冲淡。”可见这里讲的散步侧重的是散心,让心情在散步的过程中得到放松。所以A正确。文段并没有提及健身方式以及陶冶情趣的重要途径,故B、C选项错误。D选项比较片面,没有完整地总结文段关于散步的大意。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 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这群偶遇的有机物有了明确的分工。蛋白质负责提供支架和生产能量,DNA和RNA则保存和实施群体的“复制图纸”,磷脂分子和蛋白质还联手建了细胞膜。正是这层神奇的膜,将有机物集群包裹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是_____。
A: 细胞诞生的科学假说
B: 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
C: 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
D: 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主要讲述”可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题干首先提出生命可能是一群偶然聚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分析这群有机物的具体分工,最后用总结性的话点明细胞诞生了。是分-总结构,强调的重点是结语,即最后一句话。寻找文中的关键词“可能”,证明这只是个假说,还没有被科学所证实。故A正确。B选项只是概括了”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属于偷换概念中的缩小话题。文段不仅仅是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而是细胞的诞生过程。故B选项错误;文段并没有提到”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C选项错误;D选项是”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扩大本段文字讨论的话题,文段主要是讲细胞的诞生而非生命演化。故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手稿在拍卖会上露面时,考虑到手稿并不完整,只是其中一个章节,拍卖行保守给出60万至90万美元的估价,最终成交价却高达150万美元。《尤利西斯》是爱尔兰的文学国宝,第一次公开出版却在巴黎,手稿也一直留在国外,几十年来爱尔兰人都以此为憾事,得到手稿拍卖的消息,爱尔兰国家图书馆便决定不惜代价把手稿买回都柏林,最终的高价,文学价值和民族感情各占一半。这段文字主要说明_____。
A: 《尤利西斯》手稿为什么拍出高价
B: 爱尔兰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情感
C: 文学手稿的价值有时难以估量
D: 《尤利西斯》手稿深受爱尔兰人喜爱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主要”可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材料首先讲述了不完整的《尤利西斯》手稿排出高价这一事实,接着分析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文学价值和民族感情各占一半”。A项完整表述了材料的内容,当选。B项是手稿拍出高价的其中一个原因,包含于A项之中;C表述过于宽泛,材料主体是“《尤利西斯》手稿”;D项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 清代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不要百姓半文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二千石,所造何功?”此联告诉官吏,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并非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要问一问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做出了什么政绩。最能概括上面文字的一项是_____。
A: 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B: 为官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
C: 为官既要廉政,还要勤政
D: 为官不光要廉政,还要勤政,要有功于民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是主旨概括题。材料由一幅对联指明为官之道,上联是说为官需要清廉,下联则言为官还需对民有所作为。根据对联中的“但”和后文解释中的“重要的是”,可知重心在后半句。D项“不光……还要”关联词表示递进,指出为官需廉政和勤政的同时,更强调要勤政,故选D。A项提到的为政要省身克己,与对联主旨无关;B项仅提到为官清廉一方面,片面化;C项表述中的廉政和勤政二者是并列关系,不符合材料更强调后者这一点。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每一种行为都来自一定的思想,不一定都是行动的信号,人们越是充分运用语言工具自由地交流思想,越是能运用正确的认识以支配较为理智的行动。因此,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其结果必然是,假如压力有足够大,人们则消极被动,假如压力小了,人们就还任意乱动。作者通过以上文字想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_____。
A: 有思想就会产生行动
B: 限制言论会限制思想
C: 限制言论可以限制行动
D: 行动产生于思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主旨概括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主旨概括题。根据层次结构可知材料是“铺垫理论—明确观点—正反加强”的“分—总—分”结构,因此文段的主旨句为“镇压言论往往不是防止错误的行动,倒是防止了深思熟虑的行动”,所以文段的主要意思是限制言论会限制思想的产生,B项符合题意。A项理解错误,根据文中“每一种行为都来自一定的思想”可知,思想只是行动的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所以有思想也不一定会产生行动;C、D项未把握重点,并不是文段想表达的中心意思。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