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组成的,媒体监督不应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休系还应该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媒体监督相对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监督,不仅受制于是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因此,将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_____。
A: 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
B: 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
C: 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
D: 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首先指出媒体监督不应该成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力量,接着指出不能单独依靠一种监督力量的原因。“因此”总结全文段观点,指出将“希望”全部寄托于媒体监督是不科学也不现实的。而相应的,文段针对的问题便是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期望,A正确。B、C项无中生有,文中只提到媒体监督这种非强制性的监督“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至于态度好不好,监督对象重不重视,监督效果好不好,文中并没有说;D项未把握重点,文中谈论的重点是媒体监督。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 阁下的口才纵使可以周旋于老院的众位元老之中,为生存,眼下却只能屈尊当一名化妆品推销员,出众的将才也只能在棋盘上略略施展,或更糟,将漂流长江、壮行西域的雄心转化为麻将桌上的一碰一杠之中,大量的卡夫卡们龟缩在办公室里,成为丧失飞行能力的穴鸟;一张杂七杂八的晚报遮蔽了城市的黄昏,若干个电视频道抚慰着人心的不平,层出不穷的电脑软件帮助精力充沛的少男少女宣泄过剩的欲望。而浩淼无边的互联网甚至已使人丧失承认“生有涯而学无涯”的勇气。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很多的人的才华被无情的现实埋没了
B: 我们的生活中隐藏着很多有潜力的人
C: 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容易沦于平庸
D: 现代人由于诱惑过多,所以难以成才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章使用多个并列的分句,列举大量生活中的事例,表明很多人即使有许多潜在的才能和雄心壮志,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渐渐磨灭,最后沦为平庸之辈,C项正确。D项错误,沦为平庸并非是源于诱惑。B项错误,文中是说现实对这些人的影响,并非介绍他们的潜力如何。A项将才华未能展示的原因归咎于现实埋没,但文章并没有论证这种因果关系,仅仅是描述这种情况。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不善于与人交谈,常常容易引起纠纷或误会。每一个人与别人交往的要求都不相同,每个人表达自己及领会他人意思的本领也因人而异。这段话直接支持的一种观点是_____。
A: 不善于交谈是引起纠纷或误会的一个原因
B: 虽然每个人都愿意与别人交谈,但要相互理解却很困难
C: 由于交往双方各有不同的交往目的和要求,所以领会对方的真实意思是比较困难的
D: 表达自己的意思比较容易,领会他人的意思比较困难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第一句话是整个文段的主旨句,总说不善交谈会引起误会,再阐述具体情况,故正确答案为A。B项“每个人都愿意与别人交谈”文段未体现,排除。C项“交往的目的”文段中没有提到,而且领会别人真实意思困难也并非都是因为交往目的和要求不同,排除。D项对比了表达自己意思和领会他人意思的难易程度,这一点文段中没有提及,也排除。
4、单选题 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这批尺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
A: ②③⑥⑤④
B: ②③⑤④⑥
C: ③⑥⑤④②
D: ③⑥⑤④②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语句排序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语句排序题。比较②③句,②句说明关于徽州文书的历史事件,③句定义徽州文书,更适合做句首,排除A、B两项。句中有“上世纪30年代”,②句中有“抗战结束之初”,根据时间顺序,二者应该靠的比较近。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对伐盗林木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宁事,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____,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填入上面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
B: 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
C: 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
D: 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无忌惮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语句填空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填空。填入的语句应为三个成语的排序,“肆无忌惮”指放肆到什么都不顾忌;“群起效尤”指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通常为贬义;“以身试法”指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根据下文“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可知,必须要做了之后才能受到损失,比较三个词语,“肆无忌惮”和“群起效尤”均不是“行为动作”,而为“心理活动”,仅靠“心理活动”是无法造成损失的,所以最后的词应为“以身试法”,排除ABD。再看两个心理活动,应是先“什么都不顾忌了”才会“去学习”,即“肆无忌惮”在“群起效尤”之前,验证C正确。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