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非对称性相倚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的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沟通,而另一方则根据对方的行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各项中属于非对称性相倚的是_____。
A: 求职者在求职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用人单位只是按照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发问,有些问题根本没有顾及到求职者的感觉,甚至有些问题涉及到了求职者的隐私,而求职者根本无法获得向用人单位发问或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
B: 小王准备到商场购买一台电视机,结果发现售货员态度冷漠而大发脾气,售货员则以更加强硬的态度对待小王,于是双方互不相让,甚至恶言相向,小王最终放弃了购买电视机的计划,售货员也因对顾客态度不好而受到了商场的纪律处分
C: 研究人员发现,学前儿童与异龄伙伴的社会交往中,年长儿童对于年幼儿童有更大的权利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年长儿童做出榜样、展现出更高的技能、教授新的游戏玩法、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或策略等;年幼儿童主要模仿年长儿童的行为,他们在模仿过程中挑战自己的动作和意志,同时锻炼了社会交往能力
D: 小刘因工作中出错而受到领导批评,同事小张见状准备劝慰小刘一番,结果他发现小刘的情绪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于是放弃了劝慰小刘的打算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包括“人际沟通过程中”、“沟通的一方只按照自己预定计划进行沟通”、“另一方则根据对方的行为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言行”。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选项中给出的情形属于非对称性相倚,用人单位作为面试中沟通匀一方按照自己预定的计划进行沟通、考察被试者,而被试者只能根据面试者的问题做出反馈调节言行。B项中双方在沟通时互不相让,不属于非对称性相倚,C项中年幼儿童在模仿中锻炼了社交能力,是一种主动行为,不同于非对称性相倚中被动一方的言行。D项小张放弃了劝慰小刘的打算不属于“人际沟通”,也没有体现非对称性相倚的概念。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 教育均衡,是指通过法律法规确保给公民或未来公民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通过政策制定与调整及资源调配而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效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实施教育均衡的行为是_____。
A: 某市教育局规定,市郊与市中心城区的中小学教师、优秀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实行常态化的轮流调岗
B: 某校要求,所有老师每年必须发表一篇论文,否则,下一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学校将不予聘任
C: 某市决定,不再实行经费拨付的“扶优扶强”政策,而是对硬件条件较差的学校倾斜,力争三年内使本市所有学校办学硬件条件基本平衡
D: 某市发文通知,从本学期起,取消重点中小学差别,所有学生就近入学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该定义中的关键词为“通过法律法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C、D三项都是通过制定法规或政策,都体现出“提供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符合定义;B项是学校的规定,不是通过法律法规的手段,且教师考核不属于“受教育权利和义务”,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自居作用,是指一个人把他所钦佩或崇拜的人的特点、某一团队或某种主张作为自己的特点,用以弥补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居作用有两种:一是使自己模仿他人的行为;二是利用别人的优点、荣誉等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自居作用的是_____。
A: 见贤思齐
B: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C: 人云亦云
D: 满招损,谦受益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使自己模仿他人的行为”、“利用别人的优点等来满足自己的愿望”。第二步:翻译选项A“见贤思齐”,看见贤能的人就想着向他学习,使自己变得和他一样;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自己交往的都是知识渊博的“鸿儒”,而没有知识浅薄的“白丁”,借此说明自己是一个生活高雅而有品位的人;C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D项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第三步:逐一判断选项B中没有使自己模仿他人的行为,C中没有利用别人的优点等来满足自己的愿望,D中没有使自己模仿他人的行为,BCD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A。
4、单选题 白亮污染是一类光污染,指过度光亮给人的视觉造成的不良影响,如光洁的金属表面、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以及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使人壮举昏眼花、心烦意乱、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身体不适。下列表述不属于白亮污染的一项是_____。
A: 夏天,玻璃幕墙强烈的反光进入附近居民楼房内,增加了室内温度,影响正常的生活。
B: 烈日下驾车行驶的司机会出其不意地遭到玻璃幕墙反射光的突然袭击,眼睛受到强烈刺激,很容易诱发车祸。
C: 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D: 在一些旅游景点,许多人拍照留影,不停闪烁的闪光灯让其他游客心烦意乱。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光污染”、”过度光亮“、“使人身体不适”。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B、D选项中涉及的内容均属于此范畴,C中并没有过度光亮,霓虹灯也没有造成身体不适,不属此类,故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 发散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存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畴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发散思维的是_____
A: 小孩掉进水里,把人从水中救起,是使人脱离水;司马光砸缸救人,是使水脱离人
B: 19世纪末法国园艺学家莫尼哀从植物的盘根错节想到水泥加固
C: 数学运算过程中的“一题多解”
D: 理论工作者依据许多现成的资料归纳出一种结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发散思维的定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并且“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显然D项属于对资料的归纳总结,不符合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