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有一类伪问题直接来自渗人语言的自命不凡的行话和令人望而生畏的集合名词。像“元叙述”、“主体间性”这类行话如今被文科学生仿用得烂熟,以致令被模仿者——大学教授自己都觉得有点难为情。其实有一个基本标准我们应当牢记在心:这类行话愈容易被模仿,愈证明某个行当没有价值。这段文字意思是在强调_____。
A: 某些行话和深奥的集合名词应受批判
B: 应该创造什么样的行话
C: 某些行话被别人模仿得烂熟,说明他们的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D: 判断某行当有无价值应该有一个基本标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首句提出行话的滥用,接着是举例说明某些研究其实没有价值,末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A项过于片面,并非单纯的批判;B项扩大范围,并没有涉及创造这方面;C项不全面,D项可以包含C项,更为准确。
2、单选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①从蛮荒时代到文明社会,人类一直心怀渴望,举首向天,祈盼神示以永恒②面对永恒,我们又何其短暂③我们无法达到的是永恒④它又是无法企及的悲剧性的生命境界⑤我们永远追求的也是永恒⑥面对天体,我们何其渺小⑦尽管如此,地球人类依旧努力不弃,去理解永恒和走进永恒⑧永恒,一个所有地球生命的终极追求,所有艺术生命苦苦攀援的极顶
A: ⑧④①⑥②⑦③⑤
B: ①⑥②③⑤⑧④⑦
C: ③⑥②⑧⑤⑦①④⑧
D: ③⑧⑥⑤②④①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④句的“它”指代的是永恒,由“又是……”的句式可知,其前一句应为对永恒解释的⑧句,即这两句是紧密相连的,且顺序为⑧④,据此可排除C.D。⑦句的“尽管如此”对应②句的“面对永恒,我们又何其短暂”,故⑦应紧接在②后面。故本题答案为A。
3、单选题 读书是个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是由文化素养决定的。没有对知识的追求,没有对文化的爱好,很难让人静下心来去读书。阅读的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处做起,只有对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追求,才能让我们习惯于阅读,而国人的读书习惯和爱好绝非一个国家阅读日就能解决。所以,阅读,请尊重个人的选择,别以节日的名义。这段文字的中心议题是_____。
A: 阅读
B: 国家阅读日
C: 读书习惯
D: 阅读要尊重个人的选择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这段文字的结构是分一总式的,先说了“读书”和“阅读”的习惯,然后加以总结,一个“所以”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即“别以节日的名义阅读”,因此,尽管材料中没有出现“国家阅读日”,但作者表明了反对设立这一关于读书的节日。所以“国家阅读日”是材料的中心议题。A项的意思太过于广泛;C项的意思只是文中的一个方面,是作为原因来说明的,“原因”和“结果”相比,明显“结果”才是作者的意思表达所在;D项也是一个原因,而不是结果。
4、单选题 在动物世界,每种动物都是其他种动物潜在的食物。当一种动物观察到另外一种动物进入它的视野的时候,它要“决定”是“进攻”、“原地不动”还是“逃跑”。选择进攻可以使对方成为自己的食物。选择“原地不动”,可以静观时变,但也可能坐失进攻或逃跑的良机。选择“逃跑”是最为保险的策略,但如果对方不具有危险性,“逃跑”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对方是弱小的,选择“逃跑”,则会使自己失去获取食物的机会。这段文字主要表明的是_____。
A: 动物的行为选择
B: 动物的每个行为“决定”关系到它的生存
C: 如果是食肉动物的话,它可能成为对方的食物
D: 动物的行为选择是本能的,它是进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文段描写了一种动物面对另一种动物时的不同“决定”,进而说明了每种选择的结果。故正确答案为B。A选项只描述了前半部分,而没有说明“决定”的影响。C选项过于表象化。D选项中“进化”文段并未提及。
5、单选题 在新的环境里,中国人往往以家庭道德和家庭感情为社会母本,迅速复制出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兄弟”的仿家族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对这段话中所指的“人际关系”现象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 这是一种仿家庭和准血缘的人际关系
B: 这种关系往往以家庭道德和感情为社会母本
C: 这种关系是父母为官员,子弟为下属,朋友和熟人为兄弟
D: 这种关系往往在新的环境里产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词句理解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C选项是偷换概念中的偷换归属,原文是“官员是‘父母’,下属是‘子弟’,朋友和熟人是‘兄弟’的仿家族”。A、B、D三项可以从原文找到。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局部精读类>词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