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对伐盗林木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宁事,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____,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
填入上面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
B: 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
C: 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
D: 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无忌惮
2、单选题 知识作为人类认识的结果,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它一般包括四个层次或方面,即常识、经验概括、科学知识和哲学知识。所谓常识,主要包括格言、谚语等一般人普遍熟知的知识,它往往不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而科学知识是一种理论体系,具有逻辑性、系统性。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论点,即_____。
A: 科学知识是绝对真理,不容置疑
B: 与科学知识相比,常识有很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即其中包含着许多错误
C: 常识都不可信
D: 科学知识中包含着常识
3、单选题 纵观各国货币发展历史,货币国际化虽然给所在国带来一定风险,但却远远低于所带来的好处。从老百姓的角度看,本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高,就意味着在出国旅行、消费、留学的过程中,可以较为便利地用本币进行支付,不必经过繁琐的汇兑程序;从政府的角度看,国际货币发行国,可以通过发行本国货币为国际赤字融资,相对于别的国家征收了"铸币税",其中的好处不言而喻。因此,许多国家的货币都"争先恐后"地走向国际化。
这段文字意在_____。
A: 揭示促使货币国际化的原因
B: 说明实现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C: 提醒货币国际化潜藏的危险
D: 剖析货币国际化的实现途径
4、单选题 “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以下不属于“和合”思想在中国历代对外交往上的表现的一项是_____。
A: 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B: 历代王朝在建立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
C: 鼎盛时期的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
D: 中华文化的发展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
5、单选题 周总理在欢迎基辛格二次访华的宴会上说,“中美关系的恢复要归功于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当然,一定也要有一个人做先导,这个先导就是基辛格博士。”
这说明_____。
A: 基辛格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基辛格对促进中美关系改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C: 毛主席和尼克松总统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者
D: 基辛格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