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王某将与其有私仇的李某打昏在地后逃走,此时李某的熟人张某路过,见李某不省人事,遂将其手机、钱包拿走。本案中_____。
A: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没有犯罪
B: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盗窃罪
C: 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构成抢夺罪
D: 王某、张某共同构成故意伤害罪和盗窃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刑法解析王某与张某没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即没有共同的犯罪意思表示,二人的行为是各自独立完成的,故不构成共同犯罪。D项排除。王某故意伤害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借李某“不省人事”之际,拿走“手机、钱包”,构成盗窃罪。故正确答案为B。本题相关知识点: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身体权,所谓身体权是指自然人以保持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为内容的人格权。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单选题 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是在党的_____上,它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五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它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党的十三大报告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形成。十五大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本题选B。
3、单选题 在9.3阅兵讲话中,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裁军30万,裁军是我国国防建设的需要,我军建设的模式已经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化;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化。部队结构将改变“头重脚轻尾巴长”的痼疾,向小型化、模块化、智能化、联合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要做到这一切,按小平同志总结的经验,“首先的一点,是把人减下来。”说明_____。
A: 事物质的提高比量的积累更重要
B: 在控制合理量的基础上,更应强调质的提高
C: 事物的发展是在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 矛盾双方总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空间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质更能体现事务的存在。材料中讲到要把中国军队的数量减下去,提升军队质量,体现了在控制量的基础上,更应该强调质的提高,故本题选B。
4、单选题 甲到乙的办公室送文件,乙不在。甲看见乙办公桌下的地上有一活期存折(该存折未设密码),便将存折捡走。乙回办公室后找不着存折,但看见桌上的文件,便找到甲问是否看见其存折,甲说没看到。甲下班后去银行将该存折中的5000元取走。甲的行为构成:_____
A: 侵占罪
B: 盗窃罪
C: 诈骗罪
D: 金融凭证诈骗罪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及解析:B在他人现实控制的办公室内捡拾他人占有的物品,属于盗窃行为。根据最高院1997年第4号关于审理盗窃案件的司法解释,盗窃票面价值已定并能即时兑现的有价票证的,按照票面价值和案发时应得的利息计算盗窃罪的数额。不再按照诈骗罪(三角诈骗)处理。
5、单选题 下列有关塑料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塑料容易燃烧,燃烧时产生有毒气体
B: 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
C: 通用塑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特殊应用领域
D: 1940年5月20日的《时代》周刊将贝克兰称为“塑料之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第一种完全合成的塑料是由美籍比利时人列奥·亨德里克·贝克兰制成的。1907年7月14日,他注册了酚醛塑料的专利,1940年5月20日的《时代》周刊将他称为“塑料之父”,D项正确。根据生活常识可以判断A、B项正确。特种塑料一般是指具有特种功能,可用于航空、航天等特殊应用领域的塑料,C项错误。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