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龙”在内的一些中国形象标志也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误读误解或别有用心的歪曲。这段文字最有可能表示的是_____。
A: 反对“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理由
B: 建议把“龙”作为中国形象的标志
C: “龙”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
D: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主要阐述了“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的局限性,B项与文段含义相反,故排除;C、D两项是文段的表面含义,而该题问题是“最有可能是在表达”,即需要通过文段发掘深层含义,故排除C、D;A选项反对“龙”作中国形象标志的理由与文段阐述“龙”作为标志的局限性相符,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 在灾难面前,生命是脆弱的。因此,对任何一个安全漏洞,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要定期检查、排除隐患,将安全置于城建规划最重要的位置,尽量将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做到无懈可击。否则,安全“旧账”总有一天会加倍偿还。对于文中的“旧账”理解最准确的是_____。
A: 城市建设的每个环节
B: 漏洞百出的市政设计
C: 光鲜亮丽的都市外表
D: 存在隐患的城建细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由提问可知为词句理解题。B、C均属于无中生有,文段中没有涉及到,首先排除;比较A和D,文段主要讲城市建设中存在隐患,根据语境,可排除A。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我们的一些科普文章常常激不起公众的兴趣,原因之一便是枯燥。要把科普文章写得“郁郁乎文哉”,就需要作家的笔。科学的飞速发展,为文学写作提供了一座富矿。相信有眼光的文学家一旦领略了科学题材的广阔富饶,便会陶醉在它的无限风光中乐而忘返。这段文字谈论的是_____。
A: 科普文章对作家的依赖
B: 科学和文学的互相激励作用
C: 科学和文学互相依赖的关系
D: 科学发展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本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先讲科普文章要靠作家写得好才能激起公众兴趣,即文学能够促进人们追求科学、探讨科学,继而讲到科学发展可以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从而促进文学的发展。这是两者互相激励作用的表现,可知B项表述正确。A、D两项片面,可排除;C项“依赖"表述绝对化。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对地方权力实施监督,显然有一个“及时到达”的问题,监督必须属地化。地方权力支配地方资源,影响民众切身利益,理应受到当地纳税人和媒体的监督制约。对于权力的滥用,当地民众和媒体有着天然的敏感,在感知上也有时间与空间的便利,相应的监督制约离开他们是不可想象的。对上述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
A: 地方权力的属地化监督即地方权力属地政府层层监督
B: 对地方权力要实施属地化监督
C: 地方权力的监督主体包括了媒体和属地民众
D: “对地方权力实施监督”不能“山高皇帝远”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文段第一句通过“必须”必要条件关联词强调“监督属地化”,之后两句具体解释说明“属地化”的表现,即当地民众和媒体的监督,B.C.D项表述符合原文,A项强调政府监督,不符合文意,当选。
5、单选题 最初的生命可能就是一群偶然聚集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这群偶遇的有机物有了明确的分工。蛋白质负责提供支架和生产能量,DNA和RNA则保存和实施群体的“复制图纸”,磷脂分子和蛋白质还联手建了细胞膜。正是这层神奇的膜,将有机物集群包裹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生命的单元——细胞就这样诞生了。这段文字主要描述的是_____。
A: 细胞诞生的科学假说
B: 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
C: 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
D: 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主要讲述”可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题干首先提出生命可能是一群偶然聚在一起的有机物,之后分析这群有机物的具体分工,最后用总结性的话点明细胞诞生了。是分-总结构,强调的重点是结语,即最后一句话。寻找文中的关键词“可能”,证明这只是个假说,还没有被科学所证实。故A正确。B选项只是概括了”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属于偷换概念中的缩小话题。文段不仅仅是细胞初始的变化过程,而是细胞的诞生过程。故B选项错误;文段并没有提到”生命单元的形成条件“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C选项错误;D选项是”生命演化的合理猜想“,扩大本段文字讨论的话题,文段主要是讲细胞的诞生而非生命演化。故D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