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请根据下列文字所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2003年1-6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增长27.2%,高于全国工业增幅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14.9%.完成工业增加值1512.1亿元,同比增长33.9%;完成销售收入7339.9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利润282.2亿元,同比增长13.8%.其中计算机行业实现利润62.8亿元,同比增长33.4%,对全行业贡献率为45.9%,居行业之首。通信55亿元,家电31亿元。2003年1-6月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123.5亿美元,同比增长50.7%,其中出口额为569.1亿美元,同比增长47.1%,高出全国外贸出口13.1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额的29.9%,贡献率达37.7%.这半年电子产品进口总额为554.4亿美元,同比增长54.6%,实现贸易顺差33亿美元*.计算机类产品出口猛增,达258.3亿美元,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45.4%,居行业之首。手机出口3902万部(29亿美元)。出口额超10亿美元的产品有:PC机、显示器、打印机、DVD等。三资企业出口占总额的82.7%,增速达54.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电子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2003年1-6月份电子全行业产销率为96.6%,增幅较大的产品有手机、PC机、笔记本电脑、背投彩电、打印机等。计算机行业发展势头强劲,半年生产增速达46.6%,对全行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41.4%,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特别是PC机,生产增长117.1%,销售增长151.6%,出口增长95.4%,均比去年同期高出1倍左右。笔记本电脑的产销量已占到微机总量的25%以上,通信制造业增长23.8%;元器件增长22.6%.2003年,1-6月份,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销售利润率为_____。
A: 3.12%
B: 3.84%
C: 3.96%
D: 4.08%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B【解析】根据第一段所给数据进行计算得到:利润率=282.2÷7339.9×100%=3.84%,所以选B。
2、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5题。
A: 近些年,我国煤炭生活能源的消耗量呈下降趋势
B: 相较1990年,2007年我国煤油的消费量降幅最大
C: 污染小的能源在我国生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正逐渐增大
D: 2007年,我国热力能源的消耗量大于电力能源的消耗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D【解析】相较1990年我国煤炭生活能源的消费量,2007年已经下降了一半左右,而且最近的三年也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虽然2005年有些起伏,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故A正确;相较1990年,只有煤炭和煤油的消耗量在减少,显然煤油消费量的降幅更大一些,B正确;煤炭等污染大的能源的比重在下降,天然气和热力等污染小的能源的比重在上升,故C正确。实际上根据常识我国近些年来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可判断C正确。热力和电力的单位不同,实际上1亿千瓦时=36万百万千焦,统一单位后算一下,电力消耗量是大于热力能源消耗量的,D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问题。2012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540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35万人,死亡人口966万人。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69395万人,同比增加327万人,女性人口66009万人,同比增加342万人;从城乡结构看,城镇人口71182万人,同比增加2103万人;乡村人口64222万人,同比减少1434万人。2012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67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8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7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88万人,乡村就业人员39602万人。2012年末,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22287万人,占总人口的16.5%;15~69岁(含不满60周岁)劳动年龄人口93727万人,占总人口的69.2%;60周岁及以上人口19390万人,占总人口的14.3%。201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261万人,比上年增加983万人,增长3.9%;其中本地农民工9925万人,增长5.4%;外出农民工16336万人,增长3.0%。2012年,中国大陆1~14岁(含不满15周岁)的人口数量为_____
A: 20652万人
B: 23922万人
C: 22287万人
D: 1635万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用0~14岁的人口减去新出生的人口,得到的就是1~14岁人口的数量,即22287-1635=20652万人。因此,本题选A。
4、单选题 如果2007年该市基础研究支出占R&D经费支出比例和2008年一样,那么2007年该市基础研究支出经费是:_____
A: 11.8亿元
B: 13.6亿元
C: 15.3亿元
D: 17.3亿元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5、单选题 表中所示的省市中,企业自筹资金占污染治理投资总额比重最高的省市是: _____
A: 江苏
B: 浙江
C: 福建
D: 山东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