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措施是_____。
A: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 发行央行票据
C: 买进政府债券
D: 提高再贴现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宏观经济与调控政策解析货币政策一般分为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给来降低总需求水平,而扩张性货币政策恰好相反。A项,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减少,市场货币供给减少,从而投资需求下降,因此属于紧缩型货币政策。B项,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降低它的信贷能力,从而降低投资需求,因此也属于紧缩型货币政策。C项,买进政府债券,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扩大它的信贷能力,从而扩大投资需求,因此属于扩张型货币政策。D项,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得的资金减少,市场货币供给减少,从而投资需求下降,因此属于紧缩型货币政策。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根据我国的法律效力层次,下列法律中效力最高的是:_____
A: 行政法规
B: 地方性法规
C: 政府规章
D: 自治条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法理学解析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规定、规章制度。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其中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又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故本题答案为A。本题相关知识点:根据《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在中国的法律效力等级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的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其中基本法律的效力又高于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3、单选题 关于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主要承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健康教育、计生指导等任务
B: 包括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家庭自我保健
C: 以让农民“看病不出乡镇”为发展目标
D: 以乡镇卫生院为基础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解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是指以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主体、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卫生服务体系,B、D项错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主要承担着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卫生监督、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任务,为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提供保障,A项正确;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实现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目标,使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县”,C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生活常识
4、单选题 某员工在一个岗位上已经工作多年,他现在的工作却并不令人满意,上级领导对此也感到十分困惑。你认为对他最好采取的措施是_____。
A: 与他共同分析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
B: 让他继续留在现岗位,再注意观察一段时间
C: 向他转达领导的看法,希望他努力改进工作
D: 明确告诉他,若不改进工作,将要被解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企业管理解析本题类似面试中考察应变能力与人际关系的题型,故正确答案为A。
5、单选题 下列古谚、古训不蕴含同一哲学原理的一组是_____。
A: 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
B: 鲁侯养鸟;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指鹿为马
C: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
D: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马克思主义解析A选项中,“郑人买履”指郑人犯了教条主义错误,造成了买不到鞋子的后果,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按图索骥”用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不求事物本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对牛弹琴”比喻说话不看对象,也就实现不了目标。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了一个哲学原理:做事情需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选项中,“鲁侯养鸟”说明好的愿望必须符合事实,如果只有主观愿望而违背客观实际,好事便会变成坏事;“张冠李戴”比喻认错了对象,就会弄错事实;“良莠不分”比喻将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不加区分;“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做事情要从客观情况出发,实事求是。C选项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水滴石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防微杜渐”指错误或坏事需要在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然会出现严重的结果。这四个成语均说明一个哲学原理,即量变引起质变。D选项中,“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指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经过最艰苦的实践,才能取得真知;“凡事要好,须问‘三老’”体现的是经验来自实践的原理;“百闻不如一见”表示亲眼看到的远比听人家说得更为确切。第一、三个词语,主要说明的是经验的重要性,第二、四个词语,主要强调的是实践的重要性,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