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今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整理、不放过任何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描绘 蛛丝马迹
B: 还原 一鳞半爪
C: 展现 闲言细语
D: 呈现 只言片语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混搭填空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辨析填空。本题的切入点为第二空,文段中提到需要编纂全集必须要做的功课,既然各方面的资料全应保留,则所有的文件、信息、资料,即使只有一句两句都应保留。“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片段的话语,用在此处合适。根据前文“你很认真地为其辑佚”可知后面所填入的词语一定不能为贬义,A项“蛛丝马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C项“闲言细语”指没有根据的话,多指人们嘴里传来传去的话,两者都含有贬义,故排除。B项“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若隐若现,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只是事物的一部分,也比喻事物的零星片段的,不合文意,故排除。再看第一空,空格处所填入的词语应与“形象”搭配,与“形象”搭配的应为“呈现”,意为显现,展示出。“还原”是把事物恢复到原来的状况或形状,用在此处不够恰当。“描绘”不能表达呈现出的意思,且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展现”是明显地表现出,此处没有此意。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20年市场经济改革,把中国经济送上了持续增长的快车道,把在现代化道路上艰苦跋涉的中国人推上了一个高峰。然而,__,我们一刻都不曾忘记发展中那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风险隐患;__,“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夕惕若厉 如履薄冰
B: 防患未然 戒骄戒躁
C: 常备不懈 未雨绸缪
D: 居安思危 喜中有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成语填空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语境最佳选择。第一空由原文“高峰……然而……不忘隐患”可知此空应填入一个表示处在平安的环境也想到会出现的困难危险的词语,D项“居安思危”符合要求。A项“夕惕若厉”形容做事极其谨慎小心,不敢怠慢;C项“常备不懈”表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B项“防患未然”表示在事故或灾害发生之前就加以防备;A、B、C三项都不如“居安思危”准确。第二空由后文“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可知,“发展起来”是令人喜悦的地方,但是带来的问题是令人担忧的地方。“喜中有忧”与文意相符。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如今各地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有的地方看不到自己的优势,____,无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的地方只盯着别人,____,以致出现同质化恶性竞争。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目光短浅 如法炮制
B: 舍本逐末 亦步亦趋
C: 缘木求鱼 生搬硬套
D: 舍本求末 邯郸学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考点成语填空解析此题考查成语辨析使用。第一空“目光短浅”形容缺乏远见,与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意思不符,“舍本逐末”和“舍本求末”都是指不抓根本环节,追求次要的。不抓根本就是题目中的“看不到自己的优势”,逐和求是同义,逐程度更深一些。“缘木求鱼”比喻方法不对,用在此处过于空泛,故首先排除A和C。第二空需要填入“只盯着别人看,导致同质化恶性竞争”的同意词。A项错误,“如法炮制”是指照着现成的样子做,与盯着别人看意思不同。C项“生搬硬套”指机械的模仿别人的经验,D项“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的本领忘掉了。题干说“只盯着别人”不是强调要模仿学习,而是缺乏自己的主张,故排除A、C、D。B项“亦步亦趋”是说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符合题目语境。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胡蜂效应”__,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较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__,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依此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殊途同归 问题
B: 不谋而合 歪曲
C: 异曲同工 偏差
D: 大同小异 变异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混搭填空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和实词的辨析填空。先看第一空,根据下文中的“都”可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胡蜂效应”表达的是完全一致的,“异曲同工”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做法不相同而效果一样好,用在此处正确。“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文中只是两句话的说法不同,而不是方法不同,A项排除。“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文中并未提到差异,故排除。“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一般指人,用在此处不合适。再看第二空,所填入的词语应体现出“细微的改变”在过程中的反应,因此不会是“歪曲”,更不会是“变异”,根据下文中的“从而”可知“偏差”合适,与“极大差异”构成因果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 宋代周守中的《养生类纂》载有:“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移气,不生瘟疫病”。古代的中国政府对于沟渠的通塞也很注意,每逢雨季之前,就命水利官员加以____以免泛滥。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整治
B: 疏浚
C: 疏导
D: 疏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实词填空解析考查实词的固定搭配。填入括号的词须与“沟渠”搭配,“疏浚沟渠”属于固定搭配,另外“疏浚”一词也与材料中引用的“沟渠通浚”相对应。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A“整理”一词包含的动作范围太大,不能精确对应材料中的“通塞”,不选。选项C、D均有“通塞”的意思,但与“沟渠”不符,也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