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以大投入、大制作、高调造势、高票房回报为标志的“大片”,近几年在中国影坛上出尽风头。岁末年初开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全线飘红,以3.5亿元的票房创下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新高。包括这部片在内的5部影片,占去了2006年中国电影全部26.2亿元票房收入的1/5还多。但舆论和观众大多给予批评和表示不满。深究起来,“大片”自身在选材、制作和市场开发方面的诸多误区当是最直接的诱因。从《英雄》、《无极》、《十面埋伏》、《夜宴》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国产包括与港台合拍大片几乎是清一色地选择了古装加武打、阴谋加爱情之类型,出现形式奢华和内容空洞的强大反差。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大片”何时不再自我陶醉
B: 大投入、大制作影片创下我国电影票房新高
C: 国产大片形式与内容存在严重脱节
D: 大片在虚假的市场兴旺的喧嚣中,潜藏着深深的文化危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可知本题为隐含主旨题。材料先表达了“大片”票房收入高,又以“但”作转折点出“大片”出现形式的奢华和内容空洞的强大反差,造成了文化危机,转折词之后为主旨内容,“舆论和观众大多给予批评和表示不满”表现大片的“虚假的市场兴旺”,D选项正确。A、B选项均为材料内容,表述均片面;干扰项C,国产大片形式与内容存在严重脱节是表面描述,不是作者的真正意图。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一种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而不至于因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大变革而消灭
B: 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普查与记录现有的民间艺术已没有实质意义
C: 要保持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情感与精神的一种载体,在商业化的现时代已变得非常困难
D: 在民间艺术商品化的情况下,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应重塑民间艺术充满情感的美,并使得民间艺术成为一种见证与记载历史的精神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属于细节判断题。由“难道……一种出路"这一反问句,可推知文段主要叙述有商品化导致的民间艺术变异的背景下,对待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方式——普查与记录是迫不及待的,因为这是在见证与记载历史精神。D选项的表述与此意思接近。A项错误,文中说这种保存是本质性的消亡,结局还是消灭的。B项错误,普查和记录是有实质意义的,能够保持住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C项叙述正确,但只是局部意思,而非整个文段要说的意思。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气候变暖将会使中纬度地区因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的地区将退化成草原,高纬度地区则会增加降水,温带作物将可以在此安家。但就全球来看,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得到好处的仅是局部地区。这段文字旨在说明气候变暖_____。
A: 会使全球降水总量减少
B: 对局部地区来说利大于弊
C: 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
D: 将导致世界各国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由提问标志词“旨在”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首先说明气候变暖对不同地域的不同影响,接着话锋一转,从全球的高度总结出“气候变暖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是主要的这一结论”。转折关系词“但”后面的内容为材料的语意重点,即“气候变暖将给世界经济带来消极影响”,因此C项正确。A、D项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为干扰项,材料强调的是“弊”而非“利”,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城市宾馆、博物馆、影剧院门口“衣冠不整者禁止入内”的告示牌;听证会上不曾见到农民工的身影;金融系统对贷款人担保或抵押的限定,限制小额存款的规定,巨额的择校费把穷人及其子女挡在门外。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_____
A: 当前中国经济领域广泛存在社会排斥现象
B: 当前中国在公共领域广泛存在排斥穷人现象
C: 公平社会绝对不能排斥穷人
D: 社会不公平最终将导致社会不稳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B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是表面主旨题。材料讲述了一种社会现象。从材料的构成可见,文中的各个分句是隐性并列关系,即分分结构。城市宾馆、博物馆、影剧院、听证会都属于公共领域,而在这些领域穷人都无法很好地参加,故“当前中国在公公领域广泛存在排斥穷人现象”最合适。A选项“经济领域”不合适,博物馆、听证会等都不属于经济领域,故排除。C选项过度引申,与本题的观点无关。D选项所提出的“社会不稳定”本文并没有涉及。所以B选项为正确答案。
5、单选题 “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目前,一般将15岁至64岁的人群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非劳动年龄人口。据测算,我国的人口抚养比到2013年将降低到最低点,之后就会上升。根据上述文字,对“人口抚养比”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
A: “人口抚养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
B: 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越高,“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C: “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
D: 劳动力供给越充分,“人口抚养比”则越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据提问知该题属于词句理解题。由材料关键句“人口抚养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来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大致要负担多少名非劳动年龄人口”可知,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所以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人后抚养比”取决于“非劳动年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之比,而不是“非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B、D选项错误,应改为“人口抚养比”则越低。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