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有人担心,今后可能会发生因基因异常而歧视某人的现象。道德家们则更忧虑依据基因而判定一个人的性格和成败。所以,有科学家呼吁,有必要教育医生和公众,让他们知道基因知识有哪些极限。毕竟,人不只是一堆基因那样简单,换句话说,人类绝非各种基因加起来的产物。基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与人体其他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必要教育医生和公众,让他们知道基因知识有哪些极限”的含义是_____。
A: 有关基因的知识是无限的,医生和公众不可能完全掌握
B: 有关基因的知识很丰富,有些没有必要让医生和公众掌握
C: 受客观条件限制,有些基因知识医生和公众永远也不可能了解
D: 教育医生和公众,有些基因知识的运用不能突破伦理道德等约束
2、单选题 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在相对统一的时间里交往活动,这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但全社会的“步调一致”容易导致交通的堵塞;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对作息时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作息时间不统一,也会给人们的交往、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障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作息时间应在统一与差异中寻找平衡
B: 小问题可能引起社会发展中的大矛盾
C: 调整作息时间是解决交通堵塞的有效措施
D: 作息时间需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调整
3、单选题 人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
下列关于“细微之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它包括了建筑业中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
B: 它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节能环节
C: 在中国,个体的“细微之处”相加,就会是巨大的数量
D: 它是决定节能降耗战略成败的关键
4、单选题 中国历代异常发达的政治哲学和历史哲学早就无数次的告诫世人:权利的私有及日益专横,只能导致万民涂炭、王朝崩溃的惨祸。但是所有这些深痛剖析永远难以进入法律层面而成为制约统治权利的刚性力量,所以它们只能转而定型为一种"代偿"方式,即思辩、文学和伦理等领域中的深深涵咏和喟叹。因此,在中晚唐开端的中国皇权社会后期文化中,以李商隐等人的作品为代表,不仅"咏史"之作数量日益庞大,而且诸多经典之作及其繁荣,具有空前沉郁的历史悲剧感。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_____。
A: 告诫世人吸取历史兴亡的深刻教训
B: 剖析权利私有必然造成社会危机
C: 评价李商隐等唐代诗人的创作成就
D: 说明咏史诗作诞生的社会政治背景
5、单选题 原始社会的人们自觉或不自觉总能意识到,世上并不具有真正的坐享其成,为了生存,必须拿起改造自然的武器。改造自然客观上已经属于对神灵的摆脱,但改造自然极为不易,某些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偶然的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古人一方面凭着自己的力量获得某些胜利,另一方面又把胜利归功于神灵。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_____。
A: 原始社会普遍存在着对神灵的崇拜
B: 原始社会的人们对神灵的崇拜是由于生活环境的恶劣
C: 原始社会中,人们往往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神灵保佑上
D: 神灵观念的产生是由于原始社会人们生产能力的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