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生态入侵是指人们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把某些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使得该生物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不断稳定地扩展,从而危害当地的生产和生活,改变当地生态环境的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入侵的是:_____
A: 某实验室由于管理不当将试验用的致病性结核菌株散播了出去,造成结核病在周围居民中流行
B: 美国科学家将从我国引进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该品种现已彻底取代了美国传统大豆
C: 某地发生大面积放射性核素泄露,使某种植物发生变异,其繁殖能力超强,逐渐取代了该地域内的其他植物
D: 产于南美洲的凤眼莲花朵艳丽,曾经作为观赏植物被我国引进,致死云南滇池因为凤眼莲的疯狂蔓延而鱼虾绝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解析】D。关键词是“某些生物”、“带入”、“危害”。A项中不是生物,B项没有造成危害,C项中植物不是带入的,是原有的发生变异。
2、单选题 权力制约,是指人类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行为形成的特定限制与约束关系。以使权力的运用真正符合人类社会的目的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权力制约的是_____。
A: 海关。是代表国家在进出关境环节实施监督管理的机关
B: 历朝历代都设有谏官制度,谏官的职责之一是以儒家道德规劝皇帝
C: 《宪法》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示威和游行的自由
D: 许多西方国家都采取三权分立。即行政权、司法权和立法权分属三个地位平等的不同政府机构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权力制约的定义要点是:对权力主体行使权力的行为形成的特定限制和约束关系。A项没有体现对海关权力的制约;B项谏官对皇帝的权力起到制约作用;C项公民的选举权和政治自由权都会对政府的权力形成制约;D项三权分立也是典型的权力制约。故答案选A。
3、单选题 团体迷思,是指团体决策过程中,团体成员在集体主义精神感召下,积极追求团体的和谐与共识,却忽略了团体的真实决策目的,从而无法进行准确判断。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团体迷思的是_____。
A: 刚毕业的小王有些特立独行,办公室所有人都排挤他
B: 某公司因为总经理作出的错误收购决策而导致巨额亏损
C: 职工大会上,全体工人一致要求涨工资,并威胁要罢工
D: 总裁被奉为神明,会议上与其不同的正确意见也被打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
题目详解:团体迷思的定义要点是:①团体决策过程中;②忽略了团体的真实决策目的,无法进行准确判断。A、B两项不是在团体决策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①;C项没有忽略真实目的,不符合②;D项因为对总裁的个人崇拜形成了团体和谐与共识,排斥正确意见,忽略了团体的真实决策目的,符合定义。故答案为D。考查点:判断推理>定义判断>管理类
4、单选题 彼得定律是指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排列所组成的,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在各种组织中,很多雇员都会因为业绩出色,而接受更高级别的挑战,被一直晋升,直到被晋升到一个他无法称职的位置,他的提升过程便终止了。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符合彼得定律的是_____。
A: 东南地区业务员杜拉多次蝉联公司销售冠军,很快就晋升为东南地区业务主管。上任后,杜拉雷厉风行制定新规则,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杜拉费尽心思才安抚下来
B: 张教授有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而且深受学生喜爱,但是他被提拔为副校长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了
C: 足球教练马拉曾带领国家队多次在世界杯上取得好成绩,因此被任命为主管足球的官员。但是他上任后,媒体常批评他无所作为
D: 李鸿原来是A省重点中学的特级教师,前不久被调任A市教委主任,而A省教育厅厅长正好是他的老同学,于是有些人私底下说李鸿是靠走关系才当上主任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定义的关键信息是“晋升到一个他无法称职的位置”。A项,杜拉制定新规则,可能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从而引起他们的不满,但这并不能作为杜拉不称职的表现,何况最后杜拉也把他们安抚了下来。B项,张教授被提拔为副校长,他的身份从教授、学者转向了管理者,科研已经不再是他的本职工作,因此“再也没有出过一项重大科研成果”并非不称职的表现。D项,“有些人私底下说”可能是出于嫉妒心理,并没有证据证明李鸿不能胜任教委主任一职。C项,马拉作为教练确实很优秀,但是当他晋升为体育官员之后,却经常被批评为无所作为,说明他只适合教练这个位置,并不适合成为官员,因而他是被晋升到了“一个他无法称职的位置”上,符合定义,选C。
5、单选题 虚拟社区指一批网民自愿聚集并进行信息发布、言论交流等活动的相对固定的网络空间。下列属于虚拟社区的是_____。
A: 咖啡馆的读书沙龙
B: 利用电脑进行数据处理
C: 电子信箱中的垃圾邮件
D: 网上论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该定义中的关键词为“网民资源聚集”、“信息发布”、“言论交流”、“网络空间”。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读书沙龙”不是“网络空间”;B项不符合“信息发布”、“言论交流”等关键词;C项“垃圾邮件”不是“言论交流”活动;D项符合定义,在网络论坛上,网民资源聚集并发布信息、交流信息。故正确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