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知识产权:是一种基于人们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中所出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而产生的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下列各项不是知识产权的有_____。
A: 商标权
B: 专利权
C: 肖像权
D: 著作权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中的商标权,B中的专利权,D中的著作权均是知识产权,而C中的肖像权不是智力劳动成果,不属于知识产权,故正确答案为C。
2、单选题 仿生设计学以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同时结合仿生学的研究成果,为设计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原理、新的方法和新的途径,其中,结构仿生设计学主要研究生物体和自然界物质存在的内部结构原理在设计中的应用问题,适用于产品设计和建筑设计。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结构仿生设计的是_____。
A: 设计师根据鱼鳔的作用原理发明了潜艇
B: 科学家发明了能够模仿鱼类声音的电子诱鱼器
C: 受变色龙的启发,军方设计出适用于野外作战的迷彩服
D: 我们的祖先有巢氏受鸟类在树上筑巢的启发,发明"巢居"以防御猛兽的攻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研究“内部结构原理”。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中研究鱼漂的作用原理是研究鱼的内部结构原理,符合关键词;B中的模仿鱼类声音、C中的研究变色龙变色均不是研究“内部结构原理”;D中并没有研究鸟巢的结构,均不符合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政策分析是依据一定的政策理论、知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帮助决策者制定和优化具体政策的过程。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 政策分析必须以一定的政策理论为基础
B: 政策分析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
C: 政策分析就是要把握领导的意图
D: 政策分析的目标是帮助决策者制定和优化具体政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有“依据一定的政策理论、知识”、“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帮助决策者制定和优化具体政策”。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以一定的政策理论为基础”符合“依据一定的政策理论、知识”。B项“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符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D项符合“帮助决策者制定和优化具体政策”。而C项“要把握领导的意图”不能等同于“帮助决策者制定和优化具体政策”,不符合政策分析定义。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注意”是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于一定对象或活动的心理状态。“注意”可按其产生和维持是否出于自觉的意图和努力两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关于同学们状态的描述属于“有意注意”的是_____。
A: 张某在上课铃响后两分钟赶到教室,他在门口大声喊“报告”,使同学们的注意状态都转向了张某
B: 在讲到文革时期的事时,李老师突然从讲台下拿出一张放大了的旧照片,同学们的眼球立即被吸引住了
C: 黄教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作了近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仍无倦态,突然停电,话筒无声,台下原本低声交谈的上千名学生反而一下子安静下来
D: 刘老师说:“下面公布本次考试范围。”全体同学马上拿出本子,准备记下来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关键词强调“出于自觉的意图和努力”。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同学因为张某的“报告”而转向张某、B项同学被一张放大的旧照片吸引、C项学生因为突然停电而安静下来均是在不经意间被别人打扰或干扰“注意”了起来,不是出于自觉的意图和努力,D项同学们拿出本子记考试范围是主动的动作,出于自觉的意图,符合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偶然防卫是指在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者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但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出于非法侵害的目的而对被害人使用了武力,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不属于偶然防卫的一项是_____。
A: 甲与乙积怨很深,某日发生冲突后,甲回家拿了手枪打算去杀乙,两人在路上正好碰上,甲先开枪杀死了乙,但开枪时不知乙的右手已抓住口袋中的手枪正准备对其射击
B: 甲正准备枪杀乙时,丙在后面对甲先开了一枪,将其打死,而丙在开枪时并不知道甲正准备杀乙,纯粹是出于报复泄恨的目的杀甲,结果保护了乙的生命
C: 甲与乙醉酒后发生激烈冲突,两人相互厮打至马路上,正当甲要捡起路边砖头击打乙时,围观群众中有人喊"警察来啦",甲受惊吓不慎跌落路边河沟溺水身亡,乙安全无事
D: 甲身穿警服带着电警棍,冒充警察去"抓赌",甲抓住乙搜身时,乙将甲打伤后逃离,甲未能得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单定义判断解析第一步:抓住定义中关键词定义的关键词有“客观上被害人正在或者即将对被告人或他人的人身进行不法侵害”、“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A项甲的行为符合“客观上进行不法侵害”,乙“主观上没有认识到”,符合题干定义。B项“甲正准备枪杀乙时”体现了“客观上进行不法侵害”,“丙在开枪时并不知道甲正准备杀乙”体现了“主观上没有认识到”,“保护了乙的生命”说明“客观上起到了人身防卫的效果”。C项甲受惊跌落水中身亡,不是乙出于非法侵害为目的而实施的行为,不符合定义。D项“甲抓住乙搜身时”体现了客观上不法侵害,而“被告人主观上没有认识到”,符合题干定义。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