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甲、乙、丙三人各自举着红旗、绿旗和黄旗,分别从东面、南面和西面三个方向朝山顶攀登。甲不举红旗,也不从东面上山;举红旗的人从西面上山;乙举着绿旗。由此可以推出_____。
A: 举绿旗者从南面上山
B: 丙从东面上山
C: 举黄旗的不是甲
D: 乙不从南面上山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排列组合解析第一步:找突破口本题突破口是信息量最大对象,即举红旗。由“甲不举红旗”和“举红旗的人从西面上山”知,甲不从西面上山。又知甲也不从东面上山,因此甲只能从南面上山。第二步:抄信息于表中,即将题干和第一步中所有信息放在一个表中人:甲乙旗:绿旗红旗上山:南面西面第三步:填空,即填上每一个集合的空格人:甲乙(丙)旗:(黄旗)绿旗红旗上山:南面(东面)西面通过分析,只有D中说法符合上表,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甲:犯罪嫌疑人没有全部交待,但他没有说他不知道的。甲的意思不包括_____。
A: 犯罪嫌疑人没有把他知道的全说出来
B: 犯罪嫌疑人说的都是他知道的
C: 犯罪嫌疑人隐瞒了事实真相
D: 犯罪嫌疑人歪曲了事实真相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日常结论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第一句:犯罪嫌疑人隐瞒了部分事实,第二句:他说的都是他知道的。第二步: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选项得出答案A项:犯罪嫌疑人没有把他知道的全说出来,由第一步中的第一句可知A中说法题干意思包括;B项:犯罪嫌疑人说的都是他知道的,由第一步中的第二句可知B中说法题干意思包括;C项:犯罪嫌疑人隐瞒了事实真相,由第一步中的第一句可知A中说法题干意思包括;D项:犯罪嫌疑人歪曲了事实真相,“歪曲”事实真相,题干并未涉及,因此D中说法题干意思不包括。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所有的恐龙都是腿部直立地"站在"地面上的,这不同于冷血爬行动物四肢趴伏在地面上。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哺乳动物的骨组织构造相似;恐龙的肺部结构和温血动物非常相近。在现代生态系统中(例如非洲草原),温血的捕食者(例如狮子)与被捕食者(例如羚羊)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对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与这个常数近似。这些都说明恐龙不是呆头呆脑、行动迟缓的冷血动物,而是新陈代谢率高、动作敏捷的温血动物。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能反驳上述推理?_____
A: 有些海龟骨组织构造与哺乳动物类似,却是冷血动物
B: 鲸类等海生哺乳动物并不是直立的,却是温血动物
C: 关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比例的统计有随意性
D: 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生理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心脏结构而非肺部结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加强题型解析第一步:找到论点和论据本题论点是恐龙不是冷血动物,而是温血动物,论据是(1)恐龙都是直立的;(2)恐龙的骨组织构造与温血哺乳动物的骨组织构造相似;(3)恐龙的肺部结构和温血动物非常相近;(4)在现代的生态系统中,温血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比值常数,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的统计显示其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比例近似。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的作用A项说"有些海龟组织构造与哺乳动物类似,却是冷血动物",这构成了对论据(2)的反驳,因此A项削弱题干推理;B项说"鲸类等海生哺乳动物并不是直立的,却是温血动物",这个说法对论据(1)不能构成反驳,如果要构成反驳,应该说:虽然某种动物是直立的,但是却不是温血的,因此B项最不能反驳题干推理,即能加强题干推理;C项说"关于北美洲恐龙动物群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比例的统计有随意性",这构成了对论据(4)的反驳,因此C项削弱题干推理;D项说"冷血动物和温血动物生理结构上的主要差别在于心脏结构而非肺部结构",这构成了对论据(3)的反驳,因此D项削弱题干推理。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4、单选题 在产品检验中,误检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把不合格产品定为合格产品;二是把合格产品定为不合格产品。有甲、乙两个产品检验系统,它们依据的是不同的原理,但共同之处在于:第一,它们都能检测出所有送检的不合格产品;第二,都有恰好3%的误检率;第三,不存在一个产品会被两个系统都误检。现在把这两个系统合并为一个系统,使得被该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得出结论:这样的产品检验系统的误检率为0。下面论述正确的是_____。
A: 上述推理很强,但不是必然的,即:如果前提真,则为结论提供了很强的证据,但附加的信息仍可能削弱该论证
B: 上述推理是必然性的,即如果前提真,则结论一定是真
C: 上述推理很弱,前提尽管与结论相差,但最多只为结论提供了不充分的根据
D: 上述推理的前提中包含矛盾
E: 该推理不能成立,因为它把某件事情发生的必要条件的根据,当做充分条件的根据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统计全站数据:本题共被作答613次,正确率为21.21%,易错项为E解析第一步:抓住每句话中的对象及其关系第一句:说明了误检的两种情况,第二句:说明了甲乙两个系统的共同之处:①检验出所有的不合格产品、②3%的误检率、③不存在一个产品被两个系统都误检,第三句:甲乙两系统合并后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第四句:合并后的系统误检率为0。第二步:分析推理过程由①检验出所有的不合格产品∧②3%的误检率⇒对于甲乙两个系统中的任一系统:测定为合格的产品实际上都是合格产品;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中,实际上有3%是合格产品,属误检;由③不存在一个产品被两个系统都误检⇒甲系统误检为不合格的产品,若经乙系统检验,则被测定为合格(同样,乙系统误检为不合格的产品,若经甲系统检验,则被测定为合格)。因此,任意一批产品,如果分别经过甲乙两个系统的检验,那么,其中的不合格产品,包括并且只包括两个系统都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即甲乙合并系统测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包括且只包括两个系统分别工作时都测定的不合格产品,因此,其误检率为0。故只要前提真,结论一定是真的,正确答案为B。考点日常结论
5、单选题 一位身穿警服的人从某公安局走出来。根据这一陈述,可作出的断定是_____。
A: 这个人一定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B: 这个人可能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C: 这个人一定不是该公安局的警察
D: 这个人是来该公安局办事的警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日常结论解析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本题的主要信息是“一位身穿警服的人从某公安局走出来”。第二步: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判断选项由于穿警服的人可能是警察也可能不是警察,A过于绝对,因此A错误B正确。由于从某公安局走出来的人可能是这个公安局的人也可能不是这个公安局的人,C过于绝对,C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及“来公安局办事的警察”这一内容,D无法从题干推出,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