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20世纪初普朗克、波尔等物理学家共同创造了量子力学,它与相对论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本支柱。量子力学的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的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借助量子力学,许多现象才得以真正地被解释,新的、无法凭直觉想象出来的现象被预言,接着又被验证。量子力学等理论的诞生,对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这些耗时多年的基础研究成果,其科学价值是无可估量的,绝不是用“有没有用”这样的简单标准就能衡量的。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 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积累
B: 量子力学对现代物理学意义重大
C: 基础研究不应急功近利
D: 科学价值无法用量化指标来衡量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解析:文段第一、二句指出量子力学等理论的诞生,对于推动世界文明进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接着得出结论“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其科学价值是无法估量的,绝不是用‘有用没用’这样的简单标准就能衡量的”。故文段是在说明用“有用没有”这样功利性的标准来衡量基础研究是不正确的,C项表述正确,当选。A、B、D项题目都有提及,但都不是题目想要表达的主旨,应该进行深层系的分析。故正确答案为C。考点:表面主旨题
2、单选题 从经济学角度看,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激励机制问题,二是协调问题。归根到底,制度是用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无论你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解决就是好的制度。所以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标准的制度,当人们脱离这些基本问题,简单地套用某些概念的时候,就套出毛病来了。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解决激励机制与协调问题的重要性
B: 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评价一种制度
C: 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D: 制定制度的根本目的与评价标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由提问标志词“意在”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通过经济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引出主体词“制度”,并进一步阐述了制度的目的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同时阐述制度的评价标准,故D选项符合题意。A、B、C三个选项没有抓住主体词以及文段的关键点,因此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单选题 广东的一家企业在北京登报,以年薪50万招聘厂长,承受力不强的北京人当时如同经历一次炸弹爆炸。几年过去,在报纸上登广告以年薪几十万招聘人才的事已经不那么令人惊奇了。在北京的猎头公司里,随便调出一份求职者名单,你便会发现80%以上的求职者自己开出的月薪要求都在几万元以上。但是另外一面,从传统国营企业被辞退的员工,即使是四、五百元的月薪要求,也很难找到工作。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现在人们对月薪上万元的收入要求已经视若平常了
B: 招聘人才的投入越来越大
C: 人才的价值在今天越来越体现出来
D: 人与人之间在从业和收入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材料通过“月薪要求都在几万元以上”的求职者与“即使是四、五百元的月薪要求,也很难找到工作”的“传统国营企业被辞退的员工”的对比,说明人才的价值在今天越来越体现出来。
4、单选题 在一天八小时的工作时间里,真正有效的工作时间平均约六个小时左右,如果一个人工作不太用心,则很可能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四小时;但如果另一个人特别努力,绝大部分心思都投注在工作上,即便下班时间,脑子里还不断思考工作上的事情,产生新的创意,思索问题的解决方案等,同样一天下来,可能可以积累相当于十二个小时的工作经验,长期如此,则两个人同样工作十年之后,前者可能只积累相当于六七年的工作经验,但后者却已经拥有相当于二十年的工作经验。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_____。
A: 习惯
B: 方法
C: 态度
D: 经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主要说的是“工作是否用心,结果会大不一样”。显然是讨论工作态度问题,C正确。D项“经验”文段细节的构成,不是关键的主体论说对象,文段是借助工作用心的人和工作不用心的人工作相同时间后获取的工作经验的悬殊来说明好的工作态度的重要性,所以“经验”不是关键词;A、B项观点无法从文段中得出。故正确答案为C。
5、单选题 《左转》上有“一鼓作气”的话,是说战斗的,后来所谓“士气”就是这个 气,也就是“斗志” ,这个“士”指的是武士,孟子提倡的“浩然之气”,似乎就是这个气的转变与扩充,他说“至大至刚”,说“养勇”都是带有战斗性的,“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义”就是“有理”,或“公道”。后来所谓“义气”,意思要狭隘些,可也算是“浩然之气”的分支,现在我们常说的“正义感”,虽然特别强调现实, 似乎也还可以算是跟“浩然之气”联系看的。至于文天祥所歌咏的“王气”,更是跟“浩然之气”一脉相承。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气的概念演变
B: 解释《左转》中的“一鼓作气”
C: 气是积极战斗的
D: “一鼓作气”与“浩然之气”一脉相承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文段阐述了“一鼓作气”、“士气”、“浩然之气”、“义气”和“王气”中“气”的概念,从而展示了“气”的涵义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