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面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我们要对西方的理论存有一种开明的态度,迫切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以实证方式如结果研究,来检验有关理论在中国人中之有效性,然后去芜存菁。同时,通过吸收、借鉴外国的理论和方法,发展或创造出适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特点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体系。对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心理学是一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学科
B: 我们迫切需要用实证方式来验证西方心理辅导与治疗理论的科学性
C: 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目标的实现,要建立在对西方理论去伪存真和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D: 尽可能开明的对待西方理论,海纳百川,博才众长,方能实现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方式“概括”一词可知考查表面主旨。材料中冒号后是”心理辅导与治疗的本土化“需要的态度:要”验证有效性,去芜存菁“。然后用“同时”引出第二个需要的态度:要”吸收、借鉴“。表面主旨必须包含这两面,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A在材料中未提及;选项B以偏概全,仅提到了”检验有效性“;选项D以偏概全,仅提到了“吸收、借鉴”。
2、单选题 周庄旅游收入已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_____。
A: 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B: 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C: 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D: 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可知周庄旅游收入非常高,原因就在于陈逸飞的画作为一个契机将周庄介绍给中国和世界。这就体现了文化传播对推动城镇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A项正确。B项表述有所偏差,根据材料,旅游并不是城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而是文化传播与交流;C项表述也有所偏差,其中“国际交流”这一概括过大,在材料中并没有提及;D项和A项比较而言,D项仅仅提到了文化,而A项提到了“文化传播”。而材料中陈述陈逸飞的画由中国流入国外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因此最恰当的一项应该是A项。故正确答案为A。
3、单选题 长期以来对各级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内容不少,但实质上只有传统GDP才是惟一的硬指标。只要GDP上去了,政绩也就显现出来了。由此必将造成资源的过多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因此,传统GDP核算不但不是业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一种破坏。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改革GDP核算势在必行
B: 传统GDP是反映环境破坏的指标
C: 生态保护应列为干部政绩考核内容
D: 传统GDP是干部考核的硬指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寓意启示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寻找中心句。材料最后一句是中心句,“传统GDP核算不但不是业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一种破坏。”说明改革GDP核算势在必行。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推断类>劝导说服类>寓意启示
4、单选题 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段文字重在说明_____
A: 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B: 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C: 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D: 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解析】D。文段意在说明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本题容易误选A项,其实A项错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古代科技并非停滞不前,而只是没有长足进步;二是研究方法的缺陷只是没有长足进步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全部
5、单选题 世上的书分两种: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读万卷书”说明是读有字的书;“行万里路”呢,说的也是读书,但读的是无字的书。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念,即:_____
A: 人生这条路要走好,就要读万卷书
B: 写文章要有两个基础,一是博览群书,一是游遍名山
C: 既要学好理论,又要加强实践
D: 用理论指导实践,避免盲目的实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选项A是片面的,文段涉及“读万卷书”和“行千里路”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于人生同等重要,而A只是突出一方面的重要性,是片面的。文段并没有提到写文章的内容,所以,排除B。文段将“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放在一个同等的地位上,并没有谁指导谁的问题,所以,D排除。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