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每日一练《片段阅读综合》(2016年10月19日)考点特训(六)
2016-10-19 06:40: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后,能源的大量开发利用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其开发程度的规模直接决定了一国经济的增长,特别是煤炭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大量廉价石油的供应改写了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史。经济学研究的能源战略也主要是如何以不断增长的能源供给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任何提高能源消费水平的研究和开发都被认为是不合算和不经济的,这种能源战略对鼓励人们开发利用资源,保证工业化国家基础建设和工业的高速增长起了积极作用,但对开发能源不作限制,造成了能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形成了到现在还无法根治的环境污染和公害。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能源战略的经济意义远远不能抵消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B: 18世纪后的能源开发战略追求对能源的无限制开发和利用
C: 煤炭和石油的开发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标志
D: 能源开发缺乏合理地规划使产业革命后的能源开发陷入无序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为细节判断题。主要考查变型的主旨理解,需要整体把握文意。文段围绕话题“能源开发战略”展开陈述和评价,”18世纪……发展史”陈述历史背景即能源开发利用的状态及意义。之后用转折词“而”和“但”进行评价,重点在于转折词之后语意:一是能源消费水平研究和开发缺失,二是能源的过度鼓励开发破坏了环境。综合来看,B项是最佳理解。CD观点属于无中生有;A选项干扰性很强,其错在两点,第一,作者重点不在比较“意义”与“危害”的关系,第二,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也是为了说明“无限制开发和利用“的事实。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  清末民初,一批西方人跑到中国西南山区进行科学考察或偷猎活动,他们中有人在山区发现了一种体形较小的有尾熊,由于当地人称其为“山地熊”或“猫熊”,他们在文章中也就称其为“猫熊”,“猫熊”后来为什么叫成“熊猫”了呢?民国以后,有些传统的书刊由竖排改为横排,有人由于左右行文的不同,把“猫熊”读成了“熊猫”。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动物学界没有对它进行明确的分类。这段文字主要是_____。
A: 论述熊猫如何进入研究视野
B: 介绍“熊猫”一词的由来
C: 表明应对熊猫科学分类
D: 说明对“熊猫”的误称由来已久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属于表面主旨题。文段首先介绍了“熊猫”这一称呼的历史由来,又介绍了“熊猫”一词形成的科学原因,故而B项说法正确。A项的“进入研究视野”文中并未提及;C项属于主观臆断,文段只是说形成“熊猫”这一称呼的根本原因是动物学界没有对它进行明确的分类;民国以后才误读作“熊猫”,D项“由来已久”有夸大之嫌。故正确答案为B。



3、单选题  美国著名学者伊顿曾预言:“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自然资源。"伊顿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金融危机、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急剧上涨,世界经济滞涨风险苗头显现,国民的创新能力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这段文字意在强调_____。
A: 人力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B: 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
C: 国家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国民的创造能力
D: 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分析行文脉络可知,文段构成“引用预言—评价分析”的分总结构。通过对原文内容概括可知,文段通过对伊顿预言得以验证的事实来说明国民创造能力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C正确。A、B、D三项未把握重点,都没有和“国民的创造能力”相联系。故正确答案为C。



4、单选题  按照中央“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国有文化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一批企业上规模,上档次,抓效益,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这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根据文意,选出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现实途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_____
A: 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B: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C: 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增强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D: 鼓励民营文化创意企业快速发展,鼓励非公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创意产业领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中“打造一批走向世界的、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可知A项中“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表述错误,当选。BCD项在材料中都有原文体现,故正确答案为A。



5、单选题  在一些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过度发展,使城镇经济建设对流动人口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尽管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增加了财税收入,但因为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综合素质不高,因此造就了数量惊人的小商小贩和庞大的“民工”队伍。随着这些地区产业的不断升级,对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少,流动人口将面临失业的危险,势必会引起更严重的问题,从而阻碍这些地区城市化的进程。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_____。
A: 流动人口的增加对一些地区城市化发展具有负作用
B: 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私营企业的过度发展导致大量流动人口的增加
C: 大量低素质流动人口的存在,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
D: 大量流动人口的失业问题是城市化地区的潜在危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 考点表面主旨题 解析根据提问方式可知考查表面主旨。转折词“但”后面是材料的重点,即流动人口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需求逐渐减少,他们将面临失业的危险,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故C项正确。A项中的流动人口缺少限定词“低素质”,由“流动人口给城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可知A项错误。B、D项未抓住材料重点。因此正确答案为C。



Tags:公务员考试 行测片段阅读综合 题库 行政能力测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每日一练《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