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片段阅读》(2017年最新版)高频试题特训(四)
2017-01-14 00:39:0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我们说儒家是道德至上或者道德决定论的时候,有一种宏观上的总体定性和评价。所谓“子罕言利”或者“小人喻于利”是着眼于人作为一种道德存在、超越存在的“应然”特质而立论,所拒斥和鄙夷的只是“不义而富且贵”。具体到关乎民生的问题,儒家并非不言利、否定利,而是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认为民生决定道德。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儒家认为“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B: 儒家的民生观不是空谈道德而是强调以民为本
C: 儒家认为道德与民生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促进
D: 在民生问题上,儒家倡导道德至上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B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为细节判断题。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中并没有提到不同时代;由尾句可知,在民生问题上,是民生决定道德,并非道德至上,也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C和D表述均错误,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



2、单选题  在我们大张旗鼓地推进“无车日”的时候,殊不知,它的发祥地一一欧洲的“无车日”早已面临穷途末路。据悉,欧洲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及其活动规模已经大打折扣。从法国全国来看,2003年有98个城市参加“无车日”,2004年减少到72个,2005年只剩下56个。德国首都柏林、意大利首都罗马2003年都退出了“无车日”活动。以至于法国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部长不得不遣憾地表示,“无车日”虽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但不符合现实情况,不足以改变民众的驾车习惯。以下和本文观点一致的表述是_____。
A: 无论我们对“无车日”寄寓多大的期望,它的意义终究非常有限。
B: “无车日”在刚刚进入汽车时代的中国将会蓬勃发展。
C: “无车日”对缓解法国交通拥堵状况有一定作用。
D: “无车日”在提高欧洲各国人民的环保意识曾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 考点细节判断题 解析据提问可知考查细节判断题,需要对材料进行语意分析。文中指出“无车日”虽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但不符合现实情况,不足以改变民众的驾车习惯,因此可以得出A选项中的推论。B、C、D项在文中没有提及,属个人主观臆断。故正确答案选A。



3、单选题  全球变暖带来的气温上升对珊瑚来说是一个直接的威胁。珊瑚尤其是热带珊瑚适应气候能力较弱,极易受到海水表面高温的伤害,当海水出现高温时,寄居在珊瑚上的生物就会大量离开,成片的彩色珊瑚因此会变得像骨头一样惨白,而后很快死去,这种现象被称为珊瑚的“漂白”或“白色瘟疫”。而如果珊瑚大量减少或完全灭绝,所带来的一个连锁反应将是靠吃浮游生物和有壳水生动物为生的鱼类,其数量将减少甚至消失。假如鱼类消失,海洋里会充斥着水母等生物,而水母又可能吃掉其他种类的浮游生物……届时海洋的生物结构将被完全改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全球变暖会引发珊瑚的“白色瘟疫”
B: 全球变暖会导致水母大量繁殖,威胁其他浮游生物
C: 全球变暖会威胁珊瑚的生存,甚至会改变海洋的生物结构
D: 海洋生物结构的改变会引发整个生物圈的极大动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说的是全球变暖将引发珊瑚的大量死亡、鱼类的剧减和水母的大量繁殖,最终彻底改变海洋的生物结构,这种结果将是灾难性的。A.B两项只是海洋生物结构变化的两个过程,不是文段重点,排除。D项文段中并未提及,属过度引申,也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4、单选题  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化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浸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清末及民国初期,苏州人很少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现代实业中,以至于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在当地难以消纳,不得不转向外埠寻求出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_____。
A: 清末苏州资金消纳的途径与方式
B: 苏州民众在士绅观念影响下的转变
C: 民国初期苏州实业发展衰落的原因
D: 士绅观念制约了近代苏州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为表面主旨题。文段前半部分是讲明末清初之后苏州人的观念没有太大的变化,并进一步指出“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民众中的影响。后半部分讲这种影响的结果概括而言就是:士绅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进而影响到民众缺乏紧迫感和开拓精神,最终制约了苏州现代化的进程。全段围绕士绅观念的影响展开,“正因如此”之后所论述的,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整个段落的主体词为“士绅观念”和“早期现代化”,对此概括最全面的为D项。A、B、C项都不够全面。故正确答案为D。



5、单选题  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的普遍现象之一。所谓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意见,使自己的言语、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这种现象就是从众,即群体能产生压力,使人们的思想在压力下趋于一致。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_____
A: 从众心理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是消极的效应
B: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群体应当更为强调人的个性
C: 个体从众达到一致或是被迫服从,或是自愿接受
D: 个体对群体越信任,个体的行为就越容易趋向群体行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文段只是对“从众心理”作出简要介绍,并没有涉及其产生的“消极效应”,排除A项。B项“更为强调人的个性”属过度推测,也排除。D项“个体对群体越信任”的内容文段中也没有涉及。C项“被迫服从”对应文中的“违背自己的意见”,“自愿接受”对应文中的“放弃自己的意见”,符合文意,当选。



Tags:公务员考试 行测片段阅读 题库 行政能力测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选词填空》..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