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选词填空》(2017年最新版)在线测试(二)
2017-02-06 08:31: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在碳纳米管的研究问题上,当国外把主攻方向放在小直径时,我国科学家____,瞄准了超长纳米管的合成。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独辟蹊径
B: 离经叛道
C: 标新立异
D: 推陈出新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考点成语填空解析此题为成语填空题。根据题干可知我国科学家采取了和国外主攻方向不同的方向,瞄准了超长纳米管的合成,属于创新,应选择具有创新含义的成语。A选项独辟蹊径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体裁,与文段语意相符。B选项离经叛道泛指背离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或学说,与我国科学家创新地研究问题不符,故排除;C选项标新立异指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也不符合文意,故排除;D选项推陈出新多指对旧文化进行分析批判,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新文化,不符合上下文语境,故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的干部一定要当好人民的“公仆”,否则就是对这一称号的____。②春节临近,海峡两岸人民“三通”呼声越来越高,然而台湾当局却认为,与大陆谈判的时机还不成熟。本来可以深入的新一轮谈判因此而____了。③著名足球评论员王健翔认为,要想彻底解决中超联赛中执法不公的“黑哨问题”,就必须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A: 污蔑 搁浅 铲除
B: 诬蔑 搁浅 根除
C: 污蔑 搁置 根除
D: 诬蔑 搁置 铲除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A考点实词填空解析此题是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第一空“诬蔑”是歪曲事实,造谣毁谤,败坏人家的名誉。“污蔑”主要是用话语栽赃陷害的意思。“污”强调“使脏”,而“诬”更强调“捏造事实”,题目并没有捏造事实的情况,应选“污蔑”。故排除B、C项。第二空“搁浅”是比喻事情遇到阻碍而中途停了下来,“搁置”则指把事情放到一边,不去管它,题目的意思是谈判受到“台湾当局”的阻碍而不能进一步发展,“搁浅”更符合文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三空“铲除”的对象除抽象事物,如旧思想、旧意识外,还可指具体事物如铲除杂草等。“根除”比“铲除”的程度重,对象多是抽象的有害的事物。黑哨问题不是抽象事物,用“铲除”合适。故正确答案为A。标签近义实词



3、单选题  茶作为饮料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茶叶由山茶科的一种灌木的嫩叶经发酵____或烘烤而成,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晾晒 
B: 焙制 
C: 风干 
D: 晒干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B【解析】焙制是用火微烘,一种制造茶叶的方法,其余词语都不适合。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现象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出现的,是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强调市场竞争的必须产物。______是通过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_____具有合理合法性。
A: 只要就
B: 只有才
C: 即使也
D: 因为所以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
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虚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各种复句关系及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根据句意,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假设和补充,所以用“只要就”表示。考查点: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虚词的辨析>各种复句关系及常见关联词



5、单选题  美国已经在或明或暗的向中国举起核武器试探的大棒。,未必无因。美国这次出人意料的炒作核武器的使用情况,其根源也是试探和验证中国到底在核问题上是什么态度。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空穴来风
B: 捕风捉影
C: 道听途说
D: 无中生有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答案】A。这是一道成语辨析题。根据文中“未必无因”可知,美国对中国的试探等动作是有原因的,而BCD三项的成语都是指没有根据的传闻,故不合文意,均要排除。A项中“空穴来风”:“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与后文“未必无因”相辅相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Tags:公务员考试 行测选词填空 题库 行政能力测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资料分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