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公共领域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科学的问题、统计数字的问题,而是主观认识的问题、意识的问题、想象的问题。在社会领域,民众的主观感觉才是最主要的客观事实。因此,在讨论公共政策问题的时候,看似准确的数字,其实并不像官员、专家们想象的那样重要。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感觉自己的税负沉重,那么该国的税负就是沉重的,不论专家们计算出来的宏观税负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多低。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_____。
A: 有时公共政策的科学制定需要我们远离数据分析
B: 一国税负的沉重与否取决于该国公民对税负的主观感受
C: 我们对一些公共领域问题的认识有失偏颇
D: 解决公共领域的问题时参考民众的感觉比数据更重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D考点隐含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可知此题为隐含主旨题。文段是“提出观点—正反论证”的总—分结构。文段一二句提出观点,构成“总”;后面从正反两方面论证“总”的观点。由文中“公共领域的问题从来都不是科学的问题,统计数 字的问题,而是主观认识的问题,意见的问题、想象的问题”,“在社会领域,民众的主观感觉才是最主要的客观事实”及“如果一个国家的民众感觉自己的税负沉重。那么,该国的税负就是沉重的”可知,文段意在告诉我们民众感觉才是解决公共领域问题的依据,D项符合题意。A项理解错误,并不是“远离数据分析”;B项只是文段为了论证观点举的一个例子,并非文段主旨;C项未把握重点。故正确答案为D。
2、单选题 仙人掌这种无叶有节、长着刺的“常青植物”、“卫士植物”无论是生长在沙漠、悬崖这种人迹罕至之地,或是公园、路边这种人流如川之地,她都能做到坦然无忧,笑迎日出日落。无论是其形胖如山丘,或是其体瘦如孤峰,她都能安身为乐,外不劳形去减肥;无忧为福,内不思悲以滋补,很有点“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的味道。这段文字描述的主要是_____
A: 仙人掌的做派是豁达的,仙人掌的风骨是秀爽的。
B: 仙人掌的胸襟是博大的,仙人掌的精神是高尚的。
C: 仙人掌的生命是顽强的,仙人掌的情趣是自然的。
D: 仙人掌是平常的花瓶,但又是不平常的刺头。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表面主旨题解析根据提问“主要”一词可知本题为表面主旨题。材料第一句说仙人掌无论生存环境的好坏,都能坦然无忧,这说明其生命是顽强的;第二句说仙人掌无论形体的胖瘦,都能安身为乐,这说明她并不依外界的要求改变自己,情趣是自然的,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A项的“秀爽”,B项的“高尚”均与材料不符,无中生有;D项“不平常”过于宽泛,没抓住仙人掌的特质。故正确答案为C。
3、单选题 日前,一位领导同志在湖北视察时指出,要搞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湖北就此开展了一次“三谁”问题的讨论和教育活动。群众路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谁,依靠谁”,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想特别强调的是,要着重弄清楚“我是谁”。因为,这个问题,对有些人来说,已经有点弄不清了。根据文意,选出不能说明“我是谁”的一项。_____
A: 毛泽东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B: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饱含深情的话告诉我们:人民才是父母
C: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说清楚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只是一个穿上了军装的老百姓
D: “我”就是某某长、某某总,站得总比别人高,看得自然也比别人远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D 考点细节判断题解析据提问可知此题是细节判断题。根据材料,群众路线是党的“三大法宝”之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三谁”问题的讨论和教育活动也应遵循群众路线。D项中“我”如何如何,是一种个人主义,不是群众路线,所以错误,当选。A、B、C 三项都体现了群众路线,所以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4、单选题 西方现代文论认为,一部作品产生后就是独立的文本,和作者无关。然而这个原则却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很多是朝廷的官员或预备官员,至少是读书人,是文明的传承者,他们的言行是社会风尚的风向标,文学承载着移风易俗的责任,因此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如汉代的扬雄写过赞美王莽的文章,因而被宋人看不起;严嵩的诗写得好,但是后世读的人少,诗集也少有刊刻——怎能让祸国殃民的罪人立言不朽呢!古人虽也说过“孔雀虽有毒,不能掩文章”的话,但仍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根据这段文字,下列哪项符合传统上中国古代对文学作品的看法:_____
A: 文如其人
B: 文以载道
C: 知人论世
D: 诗以言志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A,解析:“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现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场和世界观;“文以载道”意思是用写文章来阐述道理;“知人论世”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诗以言志”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决心。由“西方……一部作品……和作者无关,然而……不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学”、“社会价值体系对文学家的人格有较高的要求”、“坚持‘德艺双馨’的文艺评论原则”可知,文段说的是“文章”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文如其人”符合题意,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表面主旨题
5、单选题 戏剧和书法篆刻家使用的繁体字等小众文化产品,正面临阵地锐减、影响下降的处境。这样的表现,从技术层面说,并无大的问题,因为实用主义统治的时代,那些已经不甚实用的东西,可以退出技术的范畴,但是,从文化产品的延续性而言,那些被动辄几千年中国文明史检验了的文化,它绝不能不为人知,也不能只由书法家、戏剧家等专门人士扛着,如果最后的结果即是这样,那么终会曲终人散,留下一段段文化悲剧。下列属于文中“文化悲剧”的是_____。
A: 大量历史文物流失海外
B: 繁体字被简体字取而代之
C: 多种民间曲艺面临失传困境
D: 少数民族生活被现代生活同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 C考点词句理解题解析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为词句理解题。根据“从文化产品的延续性……它绝不能不为人知,也不能只由书法家、戏剧家等专门人士扛着,如果最后的结果即是这样,那么终会曲终人散,留下一段段文化悲剧”这句话可知,所谓“文化悲剧”是指那些小众文化产品只有专业人士扛着,不为大众所知,也就是面临失传。符合这一表述内涵的只有C项,“多种民间曲艺面临失传困境”也是仅由专业的曲艺表演家所了解,而大众对此却越来越不熟知所造成的后果。A项说的是文物流失海外,不符合“文化悲剧”的内涵;B、D项意思大致相同,均属于以前保留的不同样式被现代方式所取代或者同化,而并非“失传”之意,予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