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每日一练(2015年01月29日)
2015-01-29 10:06: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4年最新招考信息:

      1、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社会学家、法律专家钟万春教授说:我们应当制定全国性的政策用立法的方式规定父母每日与未成年子女共处的时间下限。这样的法律能够减少子女平日的压力。


  以下哪项是人们能够得到的启示(    )。


  A.父母有责任关心自己的孩子


  B.孩子平常应该多与父母经常地在一起


  C.这项政策的目标是消除孩子们在平日生活中的压力


  D.父母现在对孩子多一分关心,就会减少日后父母很多的操心


  2、对许多科学家来说,克隆技术为更有效地设计新的生命形式、拯救濒危物种以及及探索多种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克隆技术将会推动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B.科学家们都认为需要进一步发展克隆技术


  C.许多科学家将会反对政府对研制克隆技术的压制


  D.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人的出现将不可避免


  3、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


  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自然环境决定人格特征


  B.自然物理环境可对特定行为作出一定的解释


  C.越是寒冷的地方,人们越不会出现侵犯行为


  D.炎热的地方社会治安更好


  4、研究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人们心理烦躁的原因可能是对市场经济的剧烈竞争感到疲倦或不适应,也可能是多数人长时间上网后的网络综合症带来的副作用,还有可能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造成的心理负担过重。烦躁心理使社会秩序呈现不良形态,甚至传染他人引起无名的烦乱。


  以上分析说明(    )。


  A.人们的烦躁心理可对社会产生影响


  B.和谐的社会不会引起人们心理烦躁


  C.比较起来,人际关系是决定人们心理是否烦躁的重要原因


  D.强化知识积累,则能增强适应能力、把握处世尺度,减少心理烦躁的因素

 

 

  91考试网公务员频道(http://www.91exam.org/)解析 。


  1【解析】(1)文中指出:用立法方式规定父母和子女相处时间下限,减少孩子压力。


  (2)四个选项作为启示似乎模糊不清。分析B、C、D,都比较具体(或称绝对化),作为从文中得到的启示都不合适,遇到这样情况,就果断选择概括性强、且与题义无矛盾的“宏观”选项,这是重要考点。A符合这个原则。


  (3)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选C。C中的“消除压力”和文中的“减少压力”有本质的不同,当c偷换概念的误导!排除C不取。答案A。


  2【解析】(1)与上题相同,根据文中的论述,没有丝毫证据得到如B、C、D这样既具体又绝对的选项。


  (2)选项A宏观概括,做结论与题中叙述相容无矛盾,虽显空泛,但无错。答案A。


  使用宏观原则快解有两个要点:


  1.具体选项无证据或有疑问;


  2.宏观选项与题干相容无矛盾,最好有证据支持。


  3【解析】


  (1)文中第一句就出现了“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这样或然性前提,阅读时发现这样的前提,就可在选项中搜索“可能性”结论,排除其他。


  (2)B是具有可能性的结论。而A、C、D都具有确定性,排除。答案B。


  这样的阅读方法是把握特征的方法,熟练掌握后,可大大节省阅读时间,更避免困惑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分析中。再体会下一个试题,也许你立刻就找到答案。


  4【解析】


  (1)牢记,可能性前提不能推出B、C、D这些确定性结论。A是答案。


  (2)同时,A也是一个宏观性选项,对照其他不十分恰当的具体说法,也是必选对象;在解析过程中,可灵活恰当使用不同的分析原则。


  [点拨]  快读:发现可能条件,不必详读题干;


  快解:分析搜索选项,或然选项必选。(或然;不必然、也许、可能)


  可能不推“必”,是对客观认识实践的经验性总结,“可能”和“必然”在逻辑常识中被称做模态词项,是一对必须遵循思维规则的逻辑概念。此外,还有“不必然”、“不可能”等概念之间的互相推理。2007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就出现了“高薪未必养廉”(高薪不必然养廉)这类模态命题的推理试题,本篇在模态推理简介部分将做专门介绍,并附专项练习题供备考演练。


  再说“部分不推全”。部分不推全也是重要的分析原则之一。其中的“部分”是个别性条件,指非整体性概念,包括“一些”、“大多数”等。“全”则是相对部分来说的全称概念,如:“都”、“任何”、 “所有”等。顾名思义,“部分不推全”包括个别现象不推出整体现象、少数现象不推出多数现象、用某一类不去推其他类等。这个口诀可引申到机械类比或样本不足的归纳推理。如:发现某地区某几个人长了6个手指,就断言:这个地区的人都是6个指头。这就是样本不足的归纳,犯了常言中 “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再如:朗朗从小学钢琴,最终成为世界闻名的钢琴家,兰兰也从小学钢琴,所以兰兰也必定能成为世界闻名的钢琴家。这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事或物不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同,属性未必相同,不可异类必推。


Respect yourself, or no one else will respect you. 人必自敬,然后人敬之.
No living man all things can. 世上没有万能的人.
Tags:公务员 考试 练习题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年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每日一练(2..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