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片段阅读-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 - 言语理解(六)
2012-11-29 23:26: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六、词句理解

词句理解包括词语的理解和句子的理解。词语理解考查的主要对象是一些对文章、主旨等有重要作用的词语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词语理解主要考查:(1)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代词在具体语境中指代的内容;(3)理解词语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

句子理解是指对下列“重要句子”的理解:可以表明文段主旨或者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句子,以及文段的中心句、过渡句。

这种题型的提问方式通常为:“对文中**寓意理解最正确的是”,“文段中加点的**是指代”,“对文中**理解有误的是”,“**的含义是”等。

1.词语理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应把握以下几点:

(1)浏览文段、把握主旨是解题的前提

(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对于文段中词语的理解,考生应该不仅理解词语的原意,更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语的语境义。这就要求考生不要把某个词语孤立起来理解,而要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甚至放到文段中去理解,即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结合文体特点、修辞方法来理解词语

(4)代词理解的“就近原则”

对文段中代词的理解,要依据上文,由近及远来分析。因为一般来说,代词的位置往往出现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所以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上句(文)中,我们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腿法,由近及远地查找。然后将所找出的内容带入原文,检验是否合适。

 

【例1】(2005·中央一类)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

“基本功训练的凭借”是(    )。

A.收入语文教材中的各类作品          B.那些保持原来意义、独立存在的作品

C.整个教材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D.那些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

【解析】显然,这道题目其实是对句子主语的考查,题目要求寻找的是宾语“基本功训练的凭借”一词在题干中的主语。通过划分句子成分并压缩语句,可以得知:“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故选A。

【误区提示】B、C、D三项都只是题干中的宾语,不能用来说明同时宾语的“基本功训练的凭借”一词,提干的真正主语是“选进语文教材的各类作品”,因此选A。

 

【例2】(2008·福建)中国大学校园的文化风景,正在现代化的名义下得到整容。新建筑层出不穷,而旧建筑也在被不断刷新。从北大、清华到复旦和交大,及广州、上海等地的远郊大学城,校园硬件设施的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但此举对提升学校质量和国际排名,似乎没有实质性的推进,相反,它成为一件华丽的文化假领,阻止了大学行政官员的自我反省。

文段中加点的“它”是指代(    )。

A.中国大学校园的文化风景,正在现代化的名义下得到整容

B. 新建筑层出不穷,而旧建筑也在被不断刷新

C. 从北大、清华到复旦和交大,及广州、上海等地的远郊大学城

D. 校园硬件设施的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解析】本题是对代词的考查。依据“就近原则”,“它”最后一句话的主旨,应从前文去找“它”所指代的内容。根据句意可知“它”与前文“此举”指代的是同一内容,“此举”指代的是承接上一句“校园硬件设施的增长,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故本题选D。

 

2.句子理解

(1)考虑句子在文段中的位置

如果句子在文段中起领起作用,就从它所领起的内容去分析;如果在文段中起小结作用,就必须从上文中去分析;如果起过渡作用,就要求从上下文中去分析。

(2)运用“前后勾联、表里参验”的方法

所谓“前后勾联”,是指根据文段整体性的原则,将上下文勾联在一起,从文段主旨、相关的内容和表达的目的等角度审视作者的遣词用语,领会它的意义。

所谓“表里参验”,是指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根据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从语表含义进而仔细琢磨出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在的深刻含义。

“前后勾联、表里参验”强调的是,根据构成文段的诸因素之间有着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推衍的特点,来实现对文意的理解。例如,多义性词语只有在语境中才能明确其具体的意义;语言在特定语境的运用中还可能产生临时的情景意义;在前后不同的语境中,相同的表述可能含义不同,不同的表述也可能意思相同。

 

【例1】(2006·福建)交流的匿名性似乎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特征。曾几何时,彼得·斯坦纳绘制的一幅漫画在网民中几乎无人不晓,这幅1993年等于《纽约客》杂志的漫画所取的那个诙谐的标题“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被网民们当做不言自明之公理加以信奉。

对文中的“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理解有误的是(    )。

A.这是对网民是否具有人性的强烈质疑

B.这正是因匿名性而产生的一种现状

C.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是谁”

D.网民们大多数都认可互联网中交流的匿名性

【解析】本题可运用“前后勾联”的方法解答,即可通过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题。文段开篇说匿名性是互联网交流的特征;接下来讲网民把“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奉为公理,来论证匿名在互联网世界普遍存在。整个文段都在讲网络交流的匿名性问题,是一种客观的陈述,没有透露作者任何思想倾向,故A项错误,选A。

 

  [1] [2] [3] [4] [5] [6] [7]  

Tags:公务员考试 辅导 考点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恩格尔系数-公务员考试行测考点 -..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