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7年下半年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附答案解析)(六)
2017-10-01 16:57:4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B实至名归指的是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功业,自然就有声誉;D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三项均可体现波士顿教育名城称号;C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文段未体现波士顿积极主动争取教育名城的称号,而是已经成为教育名城,排除C项;

第二空,所填词语体现政府大楼华盛顿政治中心地位的关系,A显示指明显地表示;D昭示指明白地表示;二项语义均可;B宣告指宣布和告知,主体常为组织、个人等,与政府大楼搭配不当,排除B项;

第三空,对比AD项,约会指预约见面,邂逅是指偶然遇到;根据文意,在盐湖城遇到摩门教,通常是行走间的偶然之遇,而非事先预约,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D

21本题正确答案是A

 解析

文段开篇交代互联网受到诗人青睐的原因,接下来指出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诗人有了尽情展现的平台,读者有了立体可感的诗歌体验及各种诗歌平台,并指出在这种影响下诗歌不仅仅是精神生活的配饰。故文段重点强调互联网对于诗歌的重要作用,对应A项。

B项,诗歌平台仅为互联网对诗歌产生影响的其中一个方面,表述片面,且推介模式为每晚一首诗,并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C大众D日常生活均非文段的重点,文段强调的是互联网对诗歌的影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2本题正确答案是D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农业可能并非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是人口与环境关系失衡以及土地载能接近极限的一种反映,即说明农业并非人们的主动选择,接下来通过养殖这种农业生产方式的产生进行举例论证,故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结构,重点强调的是农业生产是人类被迫的一种无奈选择,对应D项。

A项,自然资源接近枯竭表述错误,文段仅指出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与文意不符,排除;

B项,土地无法承载人类生活表述过于绝对,且文段的主题词为农业而非土地,排除;

C项,养殖业为举例论证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3本题正确答案是C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学术资源是一种权益,接下来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重点强调学术资源更有公共属性,并从接受纳税人的研究者角度论述其公共属性。文段尾句出现结论词因此总结前文,重点强调学术资源在尊重权益的前提下,要增强其公共性、公益性,故文段的重点对应C项。

A项,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了现代学术发展对应文段首句的表述,为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逐步增强无中生有,文段未提及,且开放性公共性不是一个概念,排除;

D项,让渡权益无中生有,且文段并非重点论述学术资源拥有者的做法,偏离文段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4本题正确答案是C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石油的重要性,随后交代当下存在的问题,即石油开采困难,存在枯竭的可能。后文通过转折关联词引出重点,强调科技发展对开采石油的积极作用,对应C项。

A项,勘探技术仅是科技发展的一个方面,范围缩小,且提高产量表述片面,文段还提到发现了很多新的大油田,排除;

B项,未提及科技发展这一核心话题,且杞人忧天程度过重,排除;

D项,爆发式增长程度过重,文段仅表述越来越多,且未提及文段的核心话题科技发展,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5本题正确答案是C

 解析

文段首句提出近年来对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文化的研究吸引了各国学者的注意,随后介绍由于云南与中南半岛的接壤最长,所以学者们关注焦点也放在了云南,发现与东南亚文化的相似之处很多,而尾句通过不过转折引出文段重点,在审查云南与东南亚文化关系的来龙去脉时,发现四川才是古代东南亚文化的发源地,故文段的重点对应C项。

A云南并非文段论述的重点,且文段论述的是古代东南亚文化,而非国家关系,排除;

B项对应首句背景引入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D需要开启新的视角无中生有,且没有提到四川这一话题,偏离中心,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6本题正确答案是D

 解析

文段首句以美国F-117”为例引出隐形武器,接着说明隐形武器是世界武器发展的趋势,介绍完背景之后,强调中国隐形武器目前的成就,新列装的武器装备均有隐形的性能,并对隐形武器的性能进行了具体解释。所以文段主要介绍了中国发展隐形武器的背景及取得的成绩,对应D项。

A项,缺少主题词隐形武器,且表述不明确,排除;

B项,是文段中的背景介绍,非重点,且未提到文段主题词隐性武器,排除;

C项,对应文段尾句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7本题正确答案是A

 解析

横线出现在文段中间,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横线上文先指出核聚变能够提供清洁能源,但是一直面临挑战,说明核聚变存在问题,横线下文指出美国科学家实现了产出超出消耗的核聚变反应,即美国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横线处应该指出核聚变的问题所在,根据后文实验带来的结果所释放的能量超过引发核聚变消耗的燃料可知,问题应该是核聚变消耗的能量超过了所释放的能量,对应A引发核聚变所需的能量超过最后产生的能量

B巨额成本C核反应堆的建设方案D所需的燃料并不想之前设想的那样容易获取均无中生有,文段讨论的是核聚变能量产出和消耗的问题,而非巨额成本、建设方案和如何获取燃料,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8本题正确答案是B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接着通过转折关联词指出这不是国家的本质,并通过程度词真正强调文段重点,即国家的本质是国民形成的凝聚力,即国家意识,最后通过正反面论证进一步解释说明。所以整个文段的重点是强调国家的本质是国家意识,对应B项。

A国家的边界意识在转折之前,非重点,排除;C国家认同的作用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排除;D国家意识的内涵非重点,文段重在强调国家意识是国家的本质所在,而非介绍其内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9本题正确答案是C

 解析

所填句子为文段尾句,是对整个文段进行总结。文段开篇指出,捕捞技术和设备的升级可能会导致全球渔业枯竭,随后介绍中国虽然海产品产量大,但人们主要食用的还是淡水鱼,而淡水受到了污染使得人们加大对海产品的食用量。所以要解决海洋捕捞问题,应该保证人们继续食用淡水鱼类,而让人们食用淡水鱼类的有效措施即是保障淡水不受到污染,保障淡水领域的食品安全,对应C项。

A饮食观念概念过大,不能对应文段中的淡水产品,排除;B项与文意相悖,文段倡导减少海产品需求,排除;D项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够具体明确,没有针对淡水领域,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0本题正确答案是B

 解析

文段为分总结构,文段首先指出文学经典对于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繁荣昌盛至关重要,然后从情感纽带文化品牌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解释说明,最后通过程度词正是再次强调文化经典的重要性,最后得出结论国际社会将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经典作为重大战略,所以文段重在强调要传承和弘扬文化经典,对应B文化经典的传承和弘扬应成为国家的文化战略

A承载了价值观和道德理想对应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且仅仅对应其中一个方面,表述片面,排除;C项在结论之前,非文段重点,文段的重点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经典,排除;D集体记忆对应解释说明的内容,且文化经典是集体记忆表述不当,文段说的是文化经典是维系集体记忆的感情纽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1本题正确答案是B

 解析

文段为并列层次,文段第一层说明公元前时期,古希腊和古中国已经有学者注意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文段第二层说明18世纪以来西方学术界普遍重视地理的作用,并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具有重要影响;文段第三层说明20世纪中国学术界已经认识到地理与文明之关系,尾句中的广泛讨论蔚然成风补充说明了上述认识具有普遍性。文段通过三个并列层次共同说明了从公元前到20世纪以来,各国学者认为地理环境对文明影响重大,并且这一认识具有普遍性。对应B项。A项,地理史观只是对应文段尾句,表述片面,排除;C项,孟德斯鸠的影响只对应了文段后两个分句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D项,对策无中生有,文段强调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而并非自然地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32本题正确答案是C

 解析

文段首先说明端午节的重要意义,即端午节具有浓郁历史气息、厚重情怀和深刻内涵,即端午节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然后,文段通过也由此引出结论,转折后提出观点端午节的肃穆价值不能抹掉,你我心中的敬畏不能消退,对历史和文化的尊崇更不能抛弃。,即对于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的端午节我们应深入发掘端午节浓厚的其文化内涵。对应C项。A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范围扩大,本文核心为端午节而非所有的传统节日,排除;B项,未出现核心词端午节且对策无中生有,排除;D项,延续自身文化的自觉性对应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且未出现核心词端午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3本题正确答案是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农业发展快,然后分析其原因,在于人口的快速繁殖,之后论述农业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关系,二者共同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同样表示并列,随后介绍农业的出现难以避免地伴随环境破坏。然后从时间的角度进行分析:农业出现之前,人类社会落后而平和,农业出现后,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伴随着环境破坏的加剧,人类在幸福与痛苦的矛盾中不断进步。故文段为分总结构,指出农业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导致环境破坏。C幸福与痛苦分别对应了农业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是对文段的高度概括,符合文意。

A项,农业与环境只对应了分述部分的一方面,表述片面,排除;B项,农业与人口之对应分述部分的一方面,表述片面,排除;D项,只介绍了农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好处,文段还论述农业导致环境破坏这一坏处,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4本题正确答案是D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当前的机器换人热潮对就业还没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并且可能衍生更多就业机会。但是表转折指出,不能就此认为机器换人不会影响就业,接下来进行进一步分析,一些从事特定工作的员工可能会出局。尾句提出对策,即我们在结构改革中,不能放弃传统制造业,同时应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便增加就业机会,缓解机器换人可能会导致的就业压力。D采取措施缓解机器人对就业的冲击符合文段中心,当选。

A项,为对策的意义、效果,非重点,排除;B项,文段重点在于对策,即结构改革中如何缓解机器换人导致的就业压力,而非如何对机器换人热潮进行评估,排除;C项,为转折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5本题正确答案是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中华文化能够消化外来文化,并举了佛教的例子,接着分析原因,指出是因为中华文化始终保持自己的主体性。之后通过转折关联词然而引导两个分句,指出近现代以来一些人对文化的认识存在不平衡,尾句通过总结前文,指出在教育中存在问题,即对中华文化关注不够,西方文化比重过大。故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对策,即应发挥中华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对应C项,且主体作用与前文中华文化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对应,当选。

A项,对应文段中两个不平衡的内容,非重点,排除;B当代教育缩小范围,且没有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排除;D项,文化交流非重点,文段重点在于指出教育中的问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6本题正确答案是D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7年下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