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2013年辽宁省政法干警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完整word版)(三)
2013-11-05 12:55: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字体载对作者要求很高

  B.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C.感情表达在诗歌创作中至关重要

  D.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理解直接决定作品水准

  A.[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先提到了诗歌题材的特殊性——阐述心灵,接着论述这种题材的特殊性对诗人的种种要求,A选项阐明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所以选择A选项。

  24、在西方思想史中,像卢梭那样具有重大影响和广泛争议的人物不多,他有一句很著名的遗言:“我把我的一生献给真理。”这也是他的座右铭,他一生都在为之争斗,他的书起初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只是引起很多争论,如果有影响,也只限于学术界。他的思想产生社会影响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社会契约论》直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广大普通民众开始受到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卢梭如何???为自己的座左路铭而奋斗

  B.卢梭的思想被社会接纳的过程缓慢曲折

  C.《社会契约论》如何被百姓认可

  D.真理总是要经历波折才能推动社会发展

  B.[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首选论述了卢梭在思想史上的崇高地位,接着谈到他的思想的普及过程:在起初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只能影响学术界,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以后才为普通民众接受。文段以此说明,社会对卢梭思想的接受经历了一个曲折缓慢的过程,B选项表明了这一点,所以选择B选项。

  25、粟和稷实际就是人们常见的小米,当它在民间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时,名字是粟;当它被呈入宫廷,作为社稷坛上祭天的成果时,名字是稷。同时一种作物拥有了两种不同的名字,在这作物的分工背后,隐藏着人的分工,在历史长河的某一瞬间,小米们走上了两条路,一种是名为粟的粮食,一种是名为稷的祭品;人们也走上了两条路,一群是种田人,一群是读书人。前者只在民间从事劳作,后者只负责朝堂上的记录,不知道这神圣的名字与餐桌上的小米是同一种材质。当阅读文字的眼睛不再关注田野,当握笔的手不再触碰种子与农具,隔阂的出现便顺理成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粟和稷在名字上的纷争由来已久

  B.社会阶层的隔阂是粟和稷分歧的根源

  C.用于祭天的稷被人为地神圣化了

  D.粟和稷的分工实际上是一种偶然结果

  B.[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先论述了小米在民间和宫廷具有两种不同的称呼,接着论述这种称呼上的分歧的原因:人们走上了两条路——民间和朝堂,“阅读文字的眼睛不再关注田野,握笔的手不再触碰种子和农具,隔阂的出现便顺理成章”,即处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之间的隔阂造成了对小米称呼上的不同,只有B选项表明了这一点,所以选择B选项。

  26、如果说逻辑源自“先验”,即逻辑超越经验、先于经验而存在,那么到底有无超越具象事物的抽象逻辑存在?如果有,我们又如何推知其存在?不少逻辑学家常以类似“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样的命题来证明逻辑的先验性——自然,作为数理逻辑的符号系统尤其如此,似乎逻辑形式可以不依赖于人们的经验而具有推理的自洽性和永恒正确性,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必须通过“逻辑的安排”才得以使人们有一清晰系统的认识。倘若真是如此,我们不禁要问,人为作为经验性的存在,又如何知晓有一个超越经验的逻辑存在?无疑,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势必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陷入神秘主义的窠臼。

  这段文字意有(      )。

  A.质疑先验逻辑的存在

  B.说明神秘主义是不可取的

  C.论述逻辑是对经验的总结

  D.解释客观世界有时是没有逻辑的

  A.[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先提出了疑问:到底有无超于具象事物的抽象逻辑存在?经过重重分析,作者最后得出结论“承认先验逻辑的存在,势必陷入独断论的泥潭或神秘主义的窠臼”,由此可见,作者实际上是否定了先验逻辑的存在,只有A选项表明了这一点,所以选择A选项。

  27、①人们要进一步了解世界,就需要发现新的数学形式

  ②迄今为止,数学已经帮助我们我解了世界的各个方面

  ③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宇宙万物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

  ④随着新的分支的出现,数学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

  ⑤数学帮助我们揭开了许多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⑥从纸牌游戏到天气预报,从艺术到哲学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②⑥③⑤             B.②④⑥①⑤③

  C.③⑤①②⑥④             D.④①⑥⑤③②

  C.[解析] 本题属于语句排序题。观察选项可知,①句和②句之间含有重复词语“了解世界”,因此这两句必然相连,且②句是对①句的补充说明,应该是②在①后;⑥句讲了数学涉及的新领域,④句总结说明新的分支出现后,数学作用突出,因此⑥④相连,③句是援引,可以做句首。所以选择C选项。

  28、从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到社会生活中所发出的各种声响,人类无法离开声音。但在很长的历史阶段内,却缺乏有效保存声音的技术手段。在留声机与唱片问世以前数千年内,声音虽然川流不息地承载、传递地文明与生活,但它的初始内容却无法得到保存,许多记载于历史文献的声音遂成绝响,这是文明的一大遗憾。直至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人类在记录、复制声音的领域内取得了突破,留声机、唱片相继问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人类为有效保存声音的初始内容做出了长期的努力

  B. 声音保存技术是工业革命的重大成果之一

  C. 录音技术的突破使得人类文明得以更完整的留存

  D. 声音资料的匮乏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缺憾之一

  C.[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先提出了问题,因为“缺乏有效保存声音的技术手段”,声音所传递的文明的初始内容无法保存,接着谈到了录音技术的突破,文段以此来说明录音技术解决了声音保存问题。只有C项阐明了这一内容,所以选择C选项。

  29.人的静脉是一种非常独特的生理组织,即使是双胞胎也不具有相同的静脉形状,甚至一个人的左手和右手的静脉结构形状也不一样,许多静脉隐藏在皮肤下,使其极难伪造或篡改。通常情况下,静脉形状不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基于静脉的这些特点,科学家开发出了静脉识别系统,在使用静脉识别系统时,人们只要将手指、腕关节、手掌或手背放在扫描器之上便可。相机用近红外线提取图像,软件会根据静脉结构的形状和位置创造一个参照模式。

  这段文字介绍了:

  A. 身份识别技术的新进展

  B. 静脉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C. 人体静脉的生理组织结构

  D. 近红外线相机在身份识别系统中的作用

  B.[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文段论述了科学家以人体静脉的很难“伪造或篡改”、“不会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发生改变”的特点,研发出了静脉识别系统,并介绍了静脉系统如何识别人体,即静脉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整个文段都是围绕“静脉识别系统”展开,只有B选项与文段论述主体一致,所以选择B选项。

  30. 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象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粗粗了解一点文物史的人都知道,早期文明及其器物上只有图形,如世界各地的史前壁画,如半坡陶器上的鱼纹、人脸等。没有文字,因为语言能力不发达。语言能力发达以后,才有文字,人类文明才真正脱离原始阶段。而文字的进化本身也循同样过程,最初是图形,不脱具象,涵盖力很有限,慢慢离开图形阶段,真正成为文字,表示人的语言能力愈来愈深刻,思维愈来愈独立。

  这段文字谈论的主题是:

  A.研究文物史的意识

  B.语言文字的主要功能

  C.史前文明的表现形式

  D.人类思维的演变过程

  D.[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本题的行文脉络为“总——分”式,第一句是主题句,提出了人类思维进化的顺序,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图形到语言,后面语句解释说明了人类思维进化的过程,即人类思维的演变过程。所以选择D选项。

  31. 玫瑰也许是我们能见到的最复杂的花卉。其花型、颜色和香味千变万化,既有雅致的种玫瑰,也有馨香的园林玫瑰,还有宝石般耀眼的现代杂交玫瑰。如今,世界各地生长着200多个种类的玫瑰,由于人们不断通过杂交试图获得更美、更香、花期更长的玫瑰,因此我们常见的园艺和商业用途的玫瑰品种一直在以每5年一批的速度进行着更新换代。要识别出一种玫瑰非常困难,连专家们的观点也往往有很大差异,因为玫瑰的种类非常容易发生变化,也很容易杂交;杂交玫瑰不仅可以通过人工控制乾地选种,也大量地自然形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杂交技术在培育玫瑰新品种中作用显著

  B.如何对玫瑰进行科学分类目前尚无定论

  C.玫瑰的商业价值刺激着人们不断开发新品种

  D.自然属性与人为需求导致玫瑰品种十分复杂

  D.[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第一句提出玫瑰品种复杂,接着阐述了人们为了获得更美,花期更长的玫瑰而对玫瑰进行杂交,最后说明识别一种玫瑰非常困难的原因是玫瑰种类易发生变化且易杂交。可见文段意在说明玫瑰品种十分复杂是因为其自然属性和人为需要,所以选择D选项。

  32.研究表明,按照目前的气温上升趋势,不出多少年全球气温就将升高4℃,这对农业发展和食物供给都将是严峻考验,全球气温普遍上升2℃以上,食物供给就会岌岌可危;温度上升超过4℃时,大米产量会下降30%,而随着温度持续升高,粮价将大幅上涨,这势必带动畜产品,肉类价格上扬。全球性食物短缺和饥荒在所难免。我们最终可能不得不对自己的食物结构作出调整,饮食习惯可能因此而发生很大改变。届时,市场上可能会出现更多添加防腐剂,保存时间长的精加工和罐装食品,甚至可能出现人工合成的肉类食物,高昂的肉价还可能迫使许多家庭“戒肉”,原先“嗜肉”的人群可能大量地转向“素食主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全球农业与食品行业正面临严峻危机

  B.现代食品加工技术有助于应对未来的粮食短缺

  C.全球气温升高将对人类饮食结构产生深刻影响

  D.人类的食物结构与气候环境密切相关

  C.[解析] 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文段首先阐述了气温升高“对农业发展和食物供给都将是严峻考验”,接着具体论述温度升高如何影响食物结构的变化,可见整个文段都是在论述温度升高对食物供给的影响,只有C项阐明了这一点,所以选择C选项。

  33.在不同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都对“文化”作出了这样的注释: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精神财富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这让我们不能不注意到:文化,无论是广义上还是狭义上的定义,其内涵都包括科学,也就是说,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既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也包括科学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是一种软硬实力兼有的文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什么是文化                              B.如何正确理解文化内涵

  C.科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如何对文化作出准确界定

  D.[解析]本题属于意图判断题。首句阐述了不同版本的词典对文化的注解,接着指出文化的内涵包括了科学,科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一句补充说明了科学的内容,可见文段的重点在于说明科学和文化的关系。所以选择D选项。

  34.当知觉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保持相对不变,这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3年甘肃政法干警行测真题行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